Workflow
动力电池“出海”,如何避开雷区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凭借产业链与制造优势[2]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 首次超越国内15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 动力电池领域成为海外投资核心力量 占比高达74%[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 中国企业占据6席 装车量总计346.7GWh 市场份额达68.7%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比55.7%[4] 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进展 - 宁德时代2019年开启海外征程 在德国 匈牙利 泰国 印尼等地规划产能 德国图林根工厂2022年投产 初期产能14GWh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3] - 欣旺达在匈牙利 摩洛哥 越南 泰国建设海外工厂 匈牙利基地2024年10月动工 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 泰国基地投资逾14亿美元 计划2025年投产[3] - 亿纬锂能重点布局东南亚与欧洲 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超30亿元 规划产能20GWh 泰国拟建合资电池生产基地 2024年5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4] 技术竞争力分析 - 国内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成本控制优势 产品性价比突出 在中低端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5] - 国际老牌企业在高端技术 品牌认知度及早期客户资源积累上有优势 LG新能源在圆柱电池技术突出 松下长期服务特斯拉 在电池一致性 安全性方面技术口碑良好[5] - 宁德时代在高镍三元 磷酸铁锂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5] 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 面临政策壁垒与知识产权风险两大核心困境[8] - 美国市场通过"大而美法案"针对中国供应链 收缩补贴并明确规避中国供货商参与[8] - 欧洲市场政策平稳但与美国协同 对中国企业布局持观望态度[8] - 欣旺达与LG新能源专利纠纷败诉 暴露海外专利布局与风险应对短板[2][8] 未来发展策略 - 国家层面需通过WTO等国际平台对不平等政策进行申诉 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1] - 企业应避免强行抱团以防反垄断风险 可转向政策友好的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12] - 需持续加码技术革新 掌握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核心技术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