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旨在通过向216名核心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吸引和留住人才 将股东利益 公司利益与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 共同关注公司长远发展 确保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 [1][9][12] 激励计划基本条款 - 激励工具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 [1] -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1200万股 占公司股本总额3.25% 其中首次授予960万股(占股本2.60% 占授予总额80%) 预留240万股(占股本0.65% 占授予总额20%) [2] -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股权激励计划获授股票累计不超过股本总额1% 公司全部有效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票总数累计不超过股本总额20% [2][14]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9.6元/股 [2] - 激励对象共计216人 包括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 核心管理人员 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不含独立董事 监事 单独或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 父母 子女 [3][12] - 计划有效期自首次授予日起最长不超过60个月 [3] 授予与归属安排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归属 归属比例分别为40% 30% 30% [3] - 预留部分若2025年度授予 则归属安排与首次授予一致(分三期 40% 30% 30%) 若2026年度授予 则分两期归属(50% 50%) [4][5][16] - 公司需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计划后60日内完成首次授予 否则计划终止 未授予股票失效 预留部分须在股东大会通过后12个月内授出 [5][15] 业绩考核要求 - 首次授予部分考核年度为2025-2027年 各归属期业绩目标分别为: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3亿元(对应40%归属比例) 2025-2026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亿元(30%) 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30%) [21] - 净利润指标以经审计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准 并剔除股权激励支付费用影响 [21] - 公司业绩达成率(X=实际净利润/目标净利润×100%)决定归属系数:X≥100%时系数为1 X<80%时系数为0 [22] - 预留部分业绩目标根据授予年度调整:若2025年授予则与首次授予一致 若2026年授予则考核2025-2026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亿元(50%)和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50%) [22] - 个人层面绩效考核根据年度考核分数(Y)确定系数:Y≥60时系数为1 Y<60时系数为0 [23] - 实际可归属数量=计划归属数量×M(归属比例)×N(公司业绩系数)×个人绩效考核系数 [23] 管理机构与实施程序 - 股东大会负责审议批准计划实施 变更和终止 [9] - 董事会为执行管理机构 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订 修订和监督计划 [10] - 计划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后方可实施 [31] - 激励对象需签署《限制性股票授予协议书》并自筹资金认购 [32][38] 会计处理与费用影响 -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公允价值 [28][29] - 股份支付费用将在经常性损益中列支 对相关会计期间净利润有所影响 但公司认为可有效激发团队积极性 提高经营效率 促进长远发展 [29][30] 异动处理 - 若公司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或未正常分配利润等情形 计划终止 未归属股票作废失效 [39] - 激励对象若出现重大违法违规 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或丧失任职资格等情形 已获授未归属股票作废失效 [13][39] - 激励对象离职 退休 丧失劳动能力或身故等情形下 未归属股票一般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 特殊情况按约定处理 [40][41]
艾比森: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