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低碳赋能 造就新韵重庆新动能

重庆低碳转型成效 - 重庆市以年均2.4%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6%经济增长 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 [1] 海螺水泥零碳实践 - 重庆海螺水泥通过协同处置技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累计处理生活垃圾57万余吨 设计日处理能力200吨 总投资9000余万元 [4][5] -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减少1000余亩填埋用地 每年节约标煤4.2万吨 资源化利用率超95% 其中废铁回收率0.63% 废渣利用率6.46% [5] - 厨余垃圾处置可提取6%工业用油脂 产出23%有机肥料 整体资源化率超过95% [5] - 年减排二氧化碳11.5万吨 协同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 窑尾二噁英浓度0.0034纳克/立方米 颗粒物浓度下降60% 二氧化硫浓度仅为行业限值三分之一 [6] - 熟料年产能540万吨 水泥年产能640万吨 矿粉年产能20万吨 累计工业产值超210亿元 [4]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 国际复材完成产品碳足迹核查 跻身全球玻纤行业前三 产品销往60余国 [7] - 大渡口区建成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家市级绿色工厂 牵头编制小面行业首部碳足迹标准 [8] - 两江新区聚集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 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 [8] - 重庆京东方实现14寸液晶显示器零碳排 年固体废物减量5566吨 减少处置成本835万元 [8] - 重庆京东方通过400余项节能项目及光伏发电 年减碳3万吨 光伏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 [9] 数智产业园绿色生态 - 重庆数智产业园集聚940家企业 包括3家上市企业 提供3万余就业岗位 [9] - 建成标准厂房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 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 废水利用率超90% 固废资源化利用率100% [11] - 碳排放强度较传统园区降低40%以上 成为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 [11] 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 恺迪苏全球首创规模化微生物蛋白生产 年产能2万吨 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土地大豆产量 减少约40%二氧化碳排放 [12] - 博世氢动力推出四款量产氢动力模块 覆盖4.5-49吨全系列商用车 研发超级热管理系统解决氢燃料电池低温瓶颈 [13] - 美的绿色循环产业园投资10亿元 年处理300万台废旧家电 配置9条拆解线 预计2026年6月投运 [15] 产业集群联动效应 - 重庆氢能产业获政策支持 博世与庆铃汽车形成产业链协同 布局西部最大氢能项目 [14] - 低碳技术覆盖水泥制造、玻纤生产、显示器件、氢能装备、生物蛋白等多领域 形成跨行业协同发展格局 [6][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