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宏创控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恶化 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82%至14.48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且同比下滑539.64% 连续三年中报亏损[1] - 公司面临传统铝加工业务衰退与战略转型失速的双重压力 现金流恶化与成本控制失效暴露经营脆弱性[1][2] - 新能源转型陷入"高消耗、低产出"悖论 资产流动性受拖累且资本市场信心不足[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4.48亿元 同比下滑13.82% 归母净利润-1.18亿元 同比下滑539.64%[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62亿元 环比下滑11.15%[1] - 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 恶化幅度远超利润变动[2] - 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逆势增长 在营收萎缩背景下凸显运营效率短板[2] 业务分析 - 铝板带箔主导产品全线回落 技术门槛较低的加工类产品下滑最显著[1] - 传统铝加工领域议价空间被压缩 源于外需疲软及国内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滞后[1] - 新能源项目依赖银团融资 巨额资金沉淀于在建工程和预付设备款[3] 成本与现金流 - 原料成本波动与能源价格上行超预期侵蚀毛利润[2] - 通过延长供应商付款周期转移成本压力 可能引发供应链稳定性风险[2] - 应收账款总额下降但中长期账期比例攀升 部分账目计提坏账准备[2] 转型挑战 - 资产重组消耗巨大资源 中介咨询费激增尚未转化为收益增量[3] - 机构投资者退场与股东结构频繁变动 反映长期资金对扭亏路径信心不足[3] - 战略投入与短期回报严重错位 融资驱动型转型加剧财务负担[3] 行业背景 - 工业金属行业整体向好 但公司未能适应行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迁移趋势[1] -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差异化护城河缺失导致市场份额被蚕食[1] 发展建议 - 短期需动态管控存货规模并强化应收款周期管理以修复现金流[4] - 长期应聚焦技术护城河 将研发资源集中于动力电池铝箔等高端产品[4] - 建议通过技术授权替代重资产扩张模式以重构价值创造逻辑[4]
宏创控股中报业绩连亏三年、亏损漩涡中的产业转型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