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计划概述 - 赛维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或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 [1][2] - 计划旨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共同关注公司长远发展 [9] - 激励计划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制定 [1][9] 激励规模与分配 - 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403.4582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1.00%,其中首次授予399.7060万股(占股本总额0.991%),预留授予3.7522万股(占股本总额0.009%) [2]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总计329人,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不含独立董事 [3][11] - 预留授予部分在计划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确定激励对象,超过12个月未明确则预留权益失效 [3][12] 授予价格与定价依据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03元/股,预留授予部分与首次授予价格相同 [3][19] - 授予价格定价依据为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22.05元的50%,或前6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21.29元的50%,取较高者 [20] - 定价基于促进公司发展、维护股东权益,体现激励与约束对等原则,符合行业人才竞争加剧背景下的长期激励需求 [20] 有效期与归属安排 - 激励计划有效期自首次授予之日起至限制性股票全部归属或作废失效之日止,最长不超过60个月 [4][15] - 首次授予权益分三期归属,归属比例依次为30%、30%、40%,归属时间分别为授予后12-24个月、24-36个月、36-48个月 [5][17] - 预留授予部分若在2025年第三季报披露前完成授予,则归属安排与首次授予一致;若在第三季报披露后授予,则分两期归属,每期比例50% [5][17] 业绩考核要求 -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以2024年为基数,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70%;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95%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15% [22] - 预留授予部分若在2025年第三季报披露后授予,考核年度为2026-2027年,业绩目标与首次授予对应年度一致 [22][23] - 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分为四个档次,归属比例对应为100%、100%、85%、0%,未达到考核要求则相应限制性股票作废失效 [23][24] 计划管理与实施 - 股东会负责审议批准激励计划的实施、变更和终止,董事会为执行管理机构,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订和修订计划 [9][10] - 计划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公司需在60日内完成首次授予并公告,若未完成则终止计划;预留授予部分需在12个月内完成授予 [3][16] - 限制性股票归属需满足公司及激励对象未发生特定负面情形,且达到业绩考核要求 [21][22] 会计处理与费用摊销 -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限制性股票,采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公允价值 [33] - 股份支付费用将在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按归属比例分期确认,计入经常性损益,初步估计对2025-2028年净利润有所影响 [34][35] - 实际会计成本取决于授予日、授予价格和归属数量,激励对象离职或业绩不达标将减少实际归属数量及股份支付费用 [35] 异动处理与争议解决 - 公司发生特定负面情形(如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等)时,激励计划终止,未归属限制性股票作废失效 [37][38] - 激励对象职务变更、离职、退休、丧失劳动能力或身故等情形下,已获授未归属限制性股票按不同规则处理,部分情形下可继续归属或作废失效 [38][39][40] - 公司与激励对象之间的争议优先通过协商、调解解决,若未能解决可向公司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1]
赛维时代: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