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林美的“三番战” ——“中植系”后时代的资本运作能否破局?

公司历史与资本关系 - 小黄狗和回收哥两个环保项目曾获中植系投资 小黄狗获中植系超10亿元战略投资 估值一度达150亿元 回收哥前控股股东格林美与中植系存在重要合作伙伴兼股东关系[2] - 格林美2015年通过24.17亿元定增引入中植系 在资本加持下通过收购扩张 包括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 牵手韩国ECOPRO 并购蜀金属 并发行GDR布局全球镍产业[4] - 2021年中植系深陷债务危机 格林美在2022年中植系清空股权后彻底撇清关系 从资本驱动加速向技术驱动转型[2] 财务表现与融资情况 - 公司2015-2022年营收从51.17亿元增长至293.9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8.37% 净利润从2.19亿元增长至13.3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9.42%[4] - 2022-2024年营收从293.92亿元增长至332.00亿元 净利润从13.32亿元微降至13.28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乏力[5] - 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规模达1447.16亿元 其中直接融资160.51亿元 间接融资1286.45亿元 2015-2022年直接融资114.09亿元占比超七成 2022-2025年上半年仅通过公司债募资3亿元[7] 债务与资金压力 - 截至2025年6月末短期有息借款总额142.6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84% 货币资金余额54.78亿元 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及短债偿还压力[7] - 2019年定增募资24.25亿元后 2021年变更3.5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流 2022年GDR募资3.81亿美元后 2024年再度变更欧洲项目所有募集资金用于补流[8] - 全部债务规模增加较快 短期债务占比较大 存在集中偿付压力 在建项目投资金额较大 未来面临资本支出压力[6]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围绕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战略 持续扩大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能 加速推进印尼镍资源项目以降低外部依赖[5] - 印尼镍资源项目或因近期印尼突发事件存在变数 海外项目存在地缘政治风险[5][6] - 新能源产业链竞争激烈 若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可能面临较大经营和市场竞争压力[6]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机构股东增持新进77家 增持比例1.67% 减持退出45家 减持比例1.69%[9] - 截至2025年8月29日市值382亿元 较历史峰值蒸发超300亿元[9] - 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拟募资用于金属资源产能建设 海外研发创新 全球营销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