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林美(002340)
icon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电池ETF嘉实(562880)盘中上涨3.65%,杭可科技涨超13%领涨成分股
搜狐财经· 2025-09-04 10:23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强势上涨3.63% [1] - 成分股杭可科技上涨13.41%、中伟股份上涨11.40%、珠海冠宇上涨9.53%、亿纬锂能上涨8.89% [1][7] - 阳光电源上涨4.84%、欣旺达上涨5.94%、天赐材料上涨5.36%、先导智能上涨4.41% [7] 电池ETF市场表现 - 电池ETF嘉实(562880)单日上涨3.65%,近1周累计上涨10.61% [1][4] - 近1年净值上涨59.85%,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31.11% [4] - 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连涨期间涨幅达34.63%,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13% [4]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盘中换手率达7.42%,单日成交额4073.25万元 [4] - 近1周日均成交额3675.30万元 [4] - 近6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69亿元,单日最高净流入8326.56万元 [4] 规模与份额 - 最新规模达5.28亿元,创近1年新高 [4] - 最新份额达8.04亿份,创近1年新高 [4] 行业技术前景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预计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808GWh [4] - eVTOL及消费电子领域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5]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持续收敛,材料端与设备端价值量提升 [5] 指数权重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03% [5] - 权重最高个股为阳光电源(10.28%)、宁德时代(9.64%)、三花智控(6.31%) [5][7] - 亿纬锂能权重占比6.02%,国轩高科占比3.76% [7]
“借智”院士团队,“借力”下游龙头格林美打造固态电池前驱体创新联盟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11
战略合作协议 - 格林美与蔚蓝锂芯签署超高比能电池材料联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目标1年内实现技术突破 3年内推动全固态电池等400Wh/kg以上超高比能锂电产业化[1] - 合作开启材料研发-性能验证-产业化落地协同创新路径 助力全球固态电池领域中国产业方案革新 抢占全球市场优势地位[1][2] - 产业协同有助于双方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实现产品升级 拓展市场份额 提升盈利能力[2] 技术布局与成果 - 格林美2019年前瞻性布局超高镍9系、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三大技术路线 预判高镍化、复合化为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发展方向[2] - 通过纳米级保护膜技术将固态电池正极与电解质界面阻抗降低20% 提升电池充放电效率[2] - 调整富锂锰基材料锰元素价态 将电压衰减率控制在5%以内 保障电池循环寿命[2] - 固态电池用前驱体已实现吨级出货 高镍三元前驱体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2] - 7月全球新一代超高镍9系三元核壳前驱体和首款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正式量产出货 突破前驱体材料性能极限[2] 产学研合作 - 格林美集团与孙学良院士团队签署共建固态电池材料联合实验室协议 聚焦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界面难题[2] - 双方重点关注界面相容性、离子传输效率及结构稳定性等关键实际应用性能 推动解决成本、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核心问题[2] - 合作支撑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对长续航的刚性需求 并为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高安全领域提供解决方案[2] 合作背景与产业地位 - 格林美与蔚蓝锂芯合作可追溯至2017年 格林美一直是蔚蓝锂芯在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NCM)的主要供应商[1] - 蔚蓝锂芯为全球固态电池先锋布局者 其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是国内高端倍率型锂电池领先供应商 正成为具身机器人厂商优先选择的电芯品牌[2] - 格林美构建从镍钴锂资源提取到正极材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 为全球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2]
“借智”院士团队 “借力”下游龙头 格林美打造固态电池前驱体创新联盟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05:12
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与蔚蓝锂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目标1年内实现超高比能电池技术突破 3年内推动400Wh/kg以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 [2] - 与孙学良院士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攻关 破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化难题 [2][5] - 合作开启材料研发-性能验证-产业化落地的协同创新路径 成为下游电池企业研发固态电池的优选搭档 [4]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固态电池用前驱体实现吨级出货 超高镍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富锂锰基前驱体已交付国际消费电子巨头 [3] - 通过纳米保护膜技术将固态电池正极与电解质界面阻抗降低20% 通过调整富锂锰基材料将电压衰减率控制在5%以内 [4] - 全球新一代超高镍9系三元核壳前驱体及首款四元核壳前驱体正式量产 月出货量达5000吨 [6] - 蔚蓝锂芯子公司天鹏电源发布半固态圆柱21700-60HES产品 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 [4] 市场定位与产业协同 - 公司为全球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 构建从镍钴锂资源提取到正极材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 [6] - 蔚蓝锂芯成为具身机器人厂商优先选择电芯品牌 获eVTOL头部厂家认可 [3][4] - 产业协同有助于双方拓展市场份额 提升盈利能力 奠定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领导地位 [4][6] 技术路线与研发方向 - 2019年布局超高镍9系、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三大技术路线 聚焦高镍化与复合化发展方向 [3] - 与院士团队重点研究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离子传输效率及结构稳定性等关键性能 [5] - 硅碳负极中试线与超高镍前驱体形成性能互补 锂金属负极技术可与富锂锰基材料结合助力全固态电池突破 [4]
“借智”院士团队,“借力”下游龙头 格林美打造固态电池前驱体创新联盟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04:54
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与蔚蓝锂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目标1年内实现超高比能电池技术突破 3年内推动400Wh/kg以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 [2] - 与孙学良院士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攻关 破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化难题 [5] - 合作开启"材料研发-性能验证-产业化落地"协同创新路径 有助于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拓展 [4]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超高镍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富锂锰基前驱体实现吨级出货 首批产品交付国际消费电子巨头 [3] - 通过纳米级保护膜技术将固态电池正极与电解质界面阻抗降低20% 通过调整富锂锰基材料将电压衰减率控制在5%以内 [4] - 全球新一代超高镍9系三元核壳前驱体和首款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正式量产 月出货量达5000吨 [6] - 蔚蓝锂芯发布半固态圆柱21700-60HES产品 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大关 [4] 技术路线与产业优势 - 2019年布局超高镍9系、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三大技术路线 攻克多项行业难题 [3] - 构建从镍钴锂资源提取到正极材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 高镍三元前驱体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6] - 硅碳负极中试线与超高镍前驱体形成性能互补 锂金属负极技术可与富锂锰基材料结合 [4] 市场定位与发展目标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固态电池前驱体核心供应商 抢占全球市场优势地位 [2]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领域 并拓展至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高安全领域 [5][6] - 天鹏电源成为具身机器人厂商优先选择电芯品牌 获得eVTOL头部厂家认可 [3]
“A+H”模式热潮涌动 龙头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43
A+H上市趋势 - 8月份至今已有近30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进展 [1] - 行业龙头立讯精密和胜宏科技等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政策端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并简化申请程序 [1] 港股市场优势 - 港股市场具有更理想估值、更佳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承接能力 [1] - 港股平台有利于企业国际化战略推进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2] - 香港资本市场国际化平台可帮助企业获得全球媒体和投资者关注 [4] 行业分布特征 - 赴港上市企业覆盖半导体、机械、医药、食品、传媒等多个行业 [2] - 半导体行业公司数量最多成为赴港上市主力军 [2] - 医药、新能源、互联网营销等新领域企业也崭露头角 [2] 企业上市动因 - 圣邦微电子拟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多元化融资渠道 [2] - 格林美旨在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2] - 若羽臣希望通过赴港上市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开拓全球市场 [3] 战略发展目标 - 胜宏科技上市旨在支持高端产能扩张和AI算力技术研发 [4] - 企业通过H股上市可提升海外交付能力和国际客户服务深度 [4]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高效途径 [4] 政策支持展望 - 科企专线等新政策落地将推动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6] - 香港国际融资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全球资本并实现出海战略 [5] - 港股市场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广阔融资渠道与长期稳定资金 [2]
稀土ETF嘉实(516150)盘中涨近1%,连续9天净流入累计“吸金”近2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3 11:29
稀土ETF嘉实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2.35% 单日成交额2.01亿元[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8.49亿元 居可比基金首位[3] - 最新规模85.73亿元创历史新高 份额49.27亿份同创新高[3] - 连续9天资金净流入 单日最高净流入4.86亿元 累计净流入27.83亿元[3] 稀土ETF嘉实业绩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113.75%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4.21%[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41.25% 最长连涨4个月累计涨幅83.89%[3]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78%[3] 稀土产业指数成分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15%[3] - 北方稀土权重13.22%居首 当日涨幅3.43%[6] - 中国稀土权重5.63% 当日下跌2.21%[6] - 中国铝业权重4.93% 当日上涨1.28%[6] 稀土市场供需动态 - 氧化镨钕价格59.72万元/吨 周环比下降4.05%[4] - 7月磁材出口量环比增长75% 同比增长6%[4] - 《暂行办法》政策落地 稀土行业供给侧改革正式启动[4] 行业前景与投资观点 - 出口恢复空间较大 叠加季节性旺季 价格继续看涨[4] - 中国稀土产业链规模和技术全球领先 拥有国际定价权[4] - 稀土产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有望进一步上涨[4] - 看好需求增长和涨价带动的产业链投资机会[4]
格林美“负债硬资产软”?存货预付款巨额堆积近90亿债务缺口亟需融资“救急”
新浪财经· 2025-09-03 05:11
赴港上市与融资需求 - 公司筹划H股上市以支持全球化发展及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1] - 公司短期债务资金缺口近90亿元 短期债务142.94亿元而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仅54亿元 [4] - 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为印尼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以降低资本开支及优化资本结构 [5] 资本支出与资金状况 - 资本性支出从2020年14.26亿元飙升至2024年119.38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66.28亿元 [2] - 主业经营现金流难以覆盖激进资本支出 高度依赖外部融资输血 [3][4] - 债务压力巨大 长期债务186.86亿元且财务费用侵蚀利润 [4] 营收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5.61亿元同比增长1.28%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占比近六成但增速仅0.56% [1][6] - 2024年营收规模达332亿元 较2020年125亿元显著增长 [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91% 经营现金流净额未明确披露 [6] 产能与效率问题 - 单位固定资产产值从2020年1.37持续下降至2024年1.34 反映单位产值效率恶化 [6] - 2024年新能源业务产能利用率超95% 三元前驱体95%及四氧化三钴83% 远超行业平均50%水平 [6] - 逆势提升产能利用率可能为分摊固定成本以降低单位成本及提升毛利率 [6] 存货与预付款异常 - 存货与预付款从2020年74.79亿元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165.06亿元 占同期收入94% [7] - 高产能利用率伴随高存货及预付款 存在财技调整成本结转或资金安全风险 [6][7] - 公司毛利率15.29%高于同行中伟股份12.12% 但审计机构曾因程序问题被警示 [7]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2023年全球新能源行业产能利用率仅50% 三元前驱体44%及正极材料不足40% [6] - 3C数码产品需求疲软导致钴酸锂及四氧化三钴需求持续低迷 [6] - 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市占率20.3%及四氧化三钴28% 连续五年行业第一 [7]
格林美 “负债硬资产软”?存货预付款巨额堆积 近90亿债务缺口亟需融资“救急”
新浪证券· 2025-09-02 20:36
赴港上市与融资需求 - 公司筹划港股上市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并多元化融资渠道[1] - 公司资金链紧张 短期债务缺口近90亿元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仅54亿元 无法覆盖142.94亿元短期债务[5] - 主业经营现金流难以覆盖资本性支出 2025年上半年资本性支出达66.28亿元 依赖外部融资输血扩张[1][3][5] 业务表现与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5.61亿元 同比增长1.28% 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占比58.24% 增速仅0.56%[2][3] - 新能源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257.62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城市矿山业务营收74.37亿元 同比增长3.87%[11] - 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 2024年毛利率为15.29% 对比中伟股份的12.12%[14] 产能利用与效率问题 - 公司产能利用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三元前驱体产能利用率达95% 正极材料为101% 而行业平均开工率仅50%左右[11][12] - 单位固定资产产值自2022年后持续下降 从2022年的2.18降至2024年的1.34 2025年预期值为1.46[10] - 存货与预付款项急剧攀升 从2020年的74.79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165.06亿元 占同期收入比重达94%[14] 资产质量与审计问题 - 高产能利用率伴随高存货和高预付款项 引发是否存在成本结转延迟或资产隐藏的质疑[14][15] - 2020年审计机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因货币资金审计程序不到位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后更换为中审会计师事务所[16]
格林美累计回购2035.85万股 耗资1.37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02 17:16
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035.85万股 [1] - 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40% [1] - 回购成交总金额为1.3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
格林美(002340.SZ):已累计回购0.40%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02 17:09
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035.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40% [1] - 回购最高成交价7.01元/股最低成交价5.85元/股成交总金额1.3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