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发展现状 -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具有与纸钞和硬币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1] - 截至2025年6月 试点地区已扩大至28个省市 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超7.5亿个 交易金额突破6万亿元[1] - 全国已有超2100万家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覆盖零售、餐饮、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4] 技术特性与优势 - 支持双离线支付功能 通过NFC近场通信技术可在无网络环境下完成交易[3] - 采用"支付即结算"机制 资金到账速度更快 并实行"小额匿名、大额可溯"的隐私保护设计[3] - 采用分级钱包管理体系 低级别钱包仅需手机号注册即可支持小额匿名支付[7] 应用场景拓展 - 从零售餐饮等小额支付扩展至公共服务缴费、跨境贸易结算、政务服务及医疗健康等民生领域[4] - 在试点城市移动支付总量中占比达15% 成为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后的第三大支付方式[4] - 创新应用案例包括智慧养老项目 通过定向支付功能限制资金用途防止诈骗[9] 用户接受度与推广措施 - 18-35岁用户使用率达42% 56岁以上用户使用率超23% 各年龄层接受度持续提升[7] - 通过消费券发放、商家促销活动及App功能优化等措施降低使用门槛[7] - 支持二维码、NFC近场支付及蓝牙支付等多种方式 兼容现有支付基础设施[6] 对支付体系的影响 - 与二维码支付形成互补关系 而非替代 现有二维码支付系统可无缝支持数字人民币[5][6] - 降低现金流通成本 据估算实物人民币管理成本约占GDP的0.4%[8] - 可编程特性支持智能合约应用 如定向支付和条件触发支付等创新功能[9] 发展前景与规划 - 预计2030年覆盖全国95%以上行政区域 用户规模超10亿[11] - 年交易额预计占社会零售总额25% 成为支付体系重要组成部分[11] - 全球已有超8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 其中28国处于试点阶段[10]
央行发布通知,“数字人民币”或将全国普及?二维码以后会消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