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2025年前八个月香港IPO集资金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飙升579%,总集资金额达3,688亿港元,同比上升322% [1] - 港股市场有史以来交易量最高的20个交易日均出现在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推出后,内地股市日成交量一度达3.1万亿元,港股成交量在两周内三次破纪录,分别达到4,600亿港元、5,006亿港元和6,200亿港元 [3] - 南下资金仅占港股日均交易量两成多,其余七成多为全球外资,包括东南亚、欧洲及美国资金 [3] 投资结构转变 - 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外资机构从被动进场转为主动研究中国市场 [3] - 长线基金(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开始配置港股,与对冲基金形成均衡比例 [4] - 外资认购高新科技企业IPO占比达70%-80%,覆盖欧美、中东及东南亚投资者 [9] IPO与再融资动态 - 目前上市科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200宗,近半数为科技企业,主要集中于18A生物科技及18C特专科技公司 [8] - 再融资金额已超过IPO两倍,科技企业"闪电配售"吸引大型机构投资,且再融资规模常超越IPO规模 [9] - 某大型科技股IPO中,中东主权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5亿美元 [8] 市场制度与包容性 - 香港交易所通过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推出18A和18C章节,允许未商业化科技企业上市,目前已形成生物科技投融资生态圈 [11][12] - 企业可自由选择"A+H同步上市""先A后H"或"先H后A"路径,"先A后H"企业A股成交额在H股上市后平均上涨15% [12] - 香港交易所与亚洲区内交易所合作,发行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ETF或衍生产品,提升流动性 [12] 产品多元化战略 - 香港交易所在FICC领域(固定收益、货币、大宗商品)投入资源,以补齐产品短板 [14] -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在全球30多个地区设认可交割仓库,香港新设8家仓库于7月15日开业后不足一个月满仓 [15] - 互联互通产品持续丰富,债券通产品扩展中,长远目标覆盖所有产品交易 [16] 机制优化与创新 - 优化港股打新回拨机制,取消超额认购100倍以上需回拨50%的规定,以吸引机构投资者并合理定价 [16] - 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的系统对接与结算准备工作持续推进 [16] - 24小时交易暂未推进,因系统维护、机构承受能力及散户公平性等问题 [17]
陈翊庭详解香港如何迎来“资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