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情况 - 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 由阿里云和国科投资领投 国开金融、红杉中国、渶策资本跟投 老股东美团战投超额跟投 联想之星和君联资本持续追投[2] - 公司成立仅一年半累计完成七轮融资 2024年完成天使轮、天使A+轮及Pre-A轮 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约亿元 2025年密集完成四轮融资 包括两轮数亿元Pre-A+轮和美团独家投资数亿元的A轮[2] - 投资阵容包括联想之星、九合创投、南山战投、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国科投资、红杉中国、君联资本等知名机构 以及美团、阿里等大型互联网企业[2] 行业投资环境 - 具身智能领域存在估值泡沫现象 企业估值偏高 融资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商业化落地进程相对缓慢 技术瓶颈制约行业规模化发展[3] - 高估值是前沿科技领域发展常态 一定程度的泡沫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完善[3] - 资本和巨头密集布局推动行业从技术探索迈向场景深耕 提升行业关注度与资源投入 加速技术落地速度 但同时加剧行业竞争 倒逼企业找准定位[3]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WALL-A系列VLA操作大模型 构建统一认知与行动框架 在统一表示空间中同时处理感知、推理和行动三大核心环节 直接进行跨模态因果推理和行动决策[4] - WALL-A模型在未训练过的新任务类型中展现零样本泛化能力 实现端到端具身思维链推理框架 基于多模态输入进行深度推理并生成多模态输出 形成自主决策、执行、探索和反思完整闭环[5] - 模型突破多步骤长序列任务瓶颈 任务完成度大幅提升 扩展机器人处理复杂现实场景能力边界[5] 硬件产品创新 - 量子2号机器人基于WALL-A模型及仿人机械臂+高自由度灵巧手设计 全身拥有62个自由度 可实现手势互动、打招呼、比心等功能[5] - 过去半年实现机器人本体整机、高自由度灵巧手、外骨骼遥操数采设备等全栈自研[5] - 人形机器人硬件在5年前已非障碍 2-3年前硬件技术路线和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5] 行业发展瓶颈 - 软件能力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 缺乏足够智能的大脑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判断和灵活操作[6] - 具身智能行业需要能处理物理世界交互的专用模型 而非语言模型[6] - 专用大模型发展需要足够大数据量和模型规模 模型架构与训练方法仍有待完善 未来两三年可能出现重大突破[6] 战略合作 - 阿里云首次投资具身智能公司 将为自变量机器人提供多维度支持[4] - 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全自研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的持续训练和硬件产品研发迭代[4]
今年第4轮、 阿里云领投 自变量机器人完成A+轮10亿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