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体机器人挺进4070米深海

技术突破 - 哈尔滨工程大学李国瑞课题组研发出电液驱动深海软体机器人 重量仅670克 长度32厘米 翼展18厘米 可在4070米深海自主航行[1][2] - 通过麦克斯韦电致流动原理将电场力转化为驱动力 利用静电场控制介电液体有序流动驱动柔性电液单元产生可控形变[3] - 采用电液塑化介质一体化方案突破深海高压低温对软材料的限制 使机器人保持大变形能力和弹性[4] - 集成微型光学感知系统 可在深海极端环境下实时感知自身运动状态和周围环境[5] 性能验证 - 在南海3176米深度完成布放 成功实现复杂轨迹运动 近底感知探测 自主姿态调控和返航任务[6] - 在海马冷泉区1369米深度实现低扰动探测 在4070米海山区与深海ROV协同完成航行试验[6] - 经多次海试验证 具备可靠机动性 极端环境适应性和低扰动探测能力[6] 应用前景 - 可实现群体化作业 低扰动融入深海生物群落或矿区进行原位探测[7] - 未来可应用于脆弱样本的无损采集 精细操纵与安全交互[7] - 团队正开展驱动 感知 通讯一体化集成及群体智能方向研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