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黑灰产现状与危害 - 信用卡反催收、代理维权、征信修复等黑灰产活动猖獗,形成虚假宣传、伪造证据、恶意投诉、敲诈勒索的非法产业链,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并侵害消费者权益 [1] - 黑灰产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代理维权、减免债务、修复征信等虚假广告,诱导消费者委托处理纠纷,收取高额手续费甚至骗取个人信息进行二次诈骗 [2] - 行业调研显示近年信用卡恶意投诉中近70%疑似黑灰产机构策划推动,团伙伪造律师函、困难证明、医疗证明等材料,并培训客户话术通过信访投诉施压银行 [2] - 黑灰产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且贷后管理难度剧增,例如伪造材料办理协商还款干扰正常催收流程,使逾期债务难以及时处理 [3] - 黑灰产严重损害银行声誉,通过恶意投诉和歪曲事实引发公众负面认知,长远影响银行正常业务开展 [3] - 黑灰产呈现组织公司化、作业线上化、手法专业化趋势,使银行不良虚胖,部分机构催收率被拉低3到5个百分点,核销成本翻倍 [2] 监管打击行动与政策 - 2025年公安部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部署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明确严厉打击非法代理投诉、反催收等政策导向 [1] - 2025年3月专项打击行动将金融黑灰产作为重点整治方向,强调集中破获重大案件并依法严惩犯罪分子 [3] - 年初至今广东、陕西、湖南、新疆等多地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债务清零、代理维权等骗局,并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金融纠纷 [3] - 当前政策存在三方面缺口:需明确代理维权非法经营罪构成要件以解决入刑难;将伪造病历、PPT教案纳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证据链以降低举证门槛;开放监管沙箱允许银行对疑似灰产账户采取延迟止付而不被问责 [7] 银行科技赋能与协同打击 - 商业银行发挥数字能力优势,构建黑产识别模型、投诉客群识别模型等大数据风控模型,协同警方破获多起典型案例 [1] - 多家银行升级智能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黑灰产特征行为,例如建设银行推出黑产识别模型进行客户精准画像,招商银行运用声纹识别、关系图谱排查团伙 [4] - 广发银行建立投诉客群识别模型,主动识别高风险客群并纳入集中管控,配套差异化策略实现潜在投诉提前化解 [4] - 平安银行信用卡首创1+N黑产打击体系,以深圳总部为指挥中心联动全国分中心协同作战,结合大数据、声纹比对等科技手段构建猎黑鹰眼智能风控系统 [5] - 平安银行信用卡自2022年9月成立专项小组累计推动刑事立案20起、行政处罚28起、训诫劝导617例,总计处置案件665起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 [5] - 2023年6月协助厦门警方破获全国首例信用卡代理维权敲诈勒索案,被告人获刑一年三个月;2024年7月在银川协助侦破全国首例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性的反催收案件,取缔3家黑产公司 [5] 案件协同作战成果 - 平安银行信用卡2025年7—8月协同上海、北京、重庆、烟台警方实现4起刑事案件立案,其中上海配合警方数据关联抓获5名嫌疑人,北京与重庆分中心核实揭穿多份伪造国家机关证明直接促成刑事立案,烟台坚持举证使嫌疑人被警方控制 [4][5] - 科技赋能成为银行打击黑灰产杀手锏,未来将持续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风险模型,精准识别交易和欺诈行为,并运用声纹、知识图谱搭建反催收客群识别模型和反催收集团库 [6] - 银行三线并进打击布局:科技端上线声纹+自然语言双模型30秒内识别代理投诉话术;数据端强化共建黑灰产名单库实现跨机构实时共享;司法端推动设立金融黑灰产专属检察官办公室已在广州、成都落地并批量刑事立案 [6] 金融教育宣传 - 平安银行信用卡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号召,持续开展系列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以提升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