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标准升级 - 我国首部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正式实施 以全生命周期安全为核心 将行业推荐性要求升级为强制性 填补新能源领域关键监管空白 [1] - 强制性标准要求国内销售的大型储能锂电池必须满足该标准 有效提高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水平 推动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1] - 标准制定参考国际标准IEC 62619、IEC 63056、UN38.3 但根据国内产业技术现状修改完善 并引入过充电、浅刺、电池热失控等全新测试项目 [5] 安全技术标准对比 - GB 44240整体试验项目和技术指标严于国际标准 例如电池热失控试验要求电池加热后不起火不爆炸 而其他标准允许起火爆炸 [5] - 标准在电芯层级新增振动、加速冲击、浅刺、强制放电等测试 加严部分安全测试项目 如过充增加恒压过充1小时要求 总过充时长显著增加 [4] - 强制性标准设定了从电池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到运维回收的全链条安全硬门槛 对电池性能、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可靠性等多维度能力考察 [4]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 - 当前主流大容量储能电池在热失控状态下内部温度可急剧攀升至800摄氏度以上 易引发电解液分解、隔膜熔毁等连锁反应 释放氢气、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 [2] - 标准实施加速低质产能出清 部分安全冗余不足的电芯厂商面临重新设计产品层级的挑战 推动行业从成本优先向安全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4] 企业响应与产业影响 - 宁德时代、远景动力、海辰储能、瑞浦兰均、中创新航等头部电池企业均已通过GB 44240标准测评 [6] - 头部企业主动开展超合规要求的系统性燃烧测试 搭建1:1实景测试平台模拟极端工况 火烧测试相邻柜体间距从15厘米进阶到5厘米 [6] - 我国储能电池出货占全球90%以上 GB 44240未来或成为全球性事实性标准 提升中国储能产业国际话语权 [5]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从被动防护向本质安全转变 头部企业将安全设计从合规底线提升至技术高点 更加重视产品安全设计和研发能力 [7] - 在现有锂电技术体系下 本质安全提升面临材料化学稳定性的物理极限 被动防护成为现阶段风险管控的必选项 [7] - 未来市场期待电池本质安全技术突破 如电池加热后不起火不爆炸 而非仅抑制热扩散 需要构建覆盖材料本质安全、系统集成防护、智能监测预警的多维度安全防护体系 [7]
首部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以标准系牢储能发展“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