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的“国产保时捷”,不值得可惜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表现 - 2016年销量达33万辆巅峰 其中电动车销量3.28万辆 市场占有率12.75% [8][18] - 2019年销量暴跌至11.66万辆 2023年仅售出14辆车 [11][13] - 2023年公司亏损10亿元 高管薪酬总额逆势增至955万元 [13] - 母公司铁牛集团2019年欠债750亿元 连续7个月拖欠员工工资 [11] 产品战略与质量问题 - 采用"模仿+低价"商业模式 SR9车型定价10.88-16.18万元 模仿保时捷设计 [8]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16-2018年研发费用占比不足1% 低于行业3%-5%平均水平 [11] - 2018年爆发大规模质量问题 T700出现方向盘抱死 T600发动机渗油 SR9装配工艺粗糙 [9] - 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购 发动机来自沈阳航天和三菱 变速箱采购自上汽集团 [11] 市场机遇与战略失误 - 2005年即布局新能源领域 早于新势力车企 但未把握先发优势 [18] - 2022年复产T300车型出口中东 因沿用老款设计缺乏竞争力而失败 [14] - 2023年推出江南U2电动车 售价3.99万元起 被质疑抄袭本田e:NS1 月销量不足百辆 [18] - 自主品牌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量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市场份额达64% [16] 公司治理与运营状况 - 2023年5月起高管集中离职 包括董事长黄继宏及多位董事、副总裁 [13] - 2024年明确无法复工复产 关键设备如补漆线、PDI检查线已缺失 [5] - 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 产能利用率趋零 [11] - 通过释放新能源转型、复工复产等利好消息操纵股价 成为市场妖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