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与市场定位 - 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高德扫街榜”,目前提供美食、景点和酒店三方面的榜单信息 [3] - 该榜单基于“行为+信用”的排名原理,利用导航数据对商家进行排行,GPS数据造假或刷量成本高 [9][25][26] - 高德同时官宣“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将发放2亿元打车券和9.5亿元打车券以降低用户到店成本,但补贴力度不及淘宝闪购巅峰时期单日超过12亿元的消耗量 [38][39][40] 市场竞争格局与用户痛点 - 市场存在对真实评分的需求痛点,用户常被大众点评上评分虚高的网红餐厅欺骗,部分年轻人转而选择“3.5分饭店” [6][7][8] - 大众点评的榜单虽存在数据不真实客观的问题,但仍处于消费决策链条的前置环节,而高德地图的角色处于用户消费决策的后端 [30][31] - 建立用户“先打开高德而不是先打开点评”的心理认知是挑战现有行业格局中最难的一步 [32][33] 阿里巴巴集团内部资源与战略支持 - “高德扫街榜”项目是六月底由高德向集团管理层主动申请立项,阿里巴巴近期对内明确表示高德不会并入淘宝,该项目淘宝没有参与 [22][23] - 项目缺乏集团核心领导人蒋凡的支持,蒋凡目前负责阿里电商事业群,其领导的即时零售战役使阿里股价上涨超过50%,而美团股价半年回撤超过四成 [11][12][16][49] - 在阿里巴巴最新的组织架构中,高德与钉钉、优酷、盒马等非主营业务并列,被囊括在“所有其他”类别,与蒋凡的权力版图没有交叉 [47][48] 高德地图的业务挑战与历史背景 - 高德地图拥有1.7亿日活跃用户,但其“到目的地生活服务”战略自2021年推行以来效果有限,前负责人俞永福已于2024年卸任 [52][53][54] - 高德整合的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历经从淘宝到支付宝等多个阶段,被证明难以成功,商业模式未跑通 [56][57][58][62] - 高德地图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首次实现盈利,现任CEO郭宁的重心曾放在盈利之上并取得进展 [68][69] 本地生活业务战略展望 - 到店业务是本地生活中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外卖业务的自然延伸,在淘宝闪购前期外卖业务站稳脚跟后,切入到店业务是必然步骤 [45][46] - 若饿了么能借助外卖商家网络另起炉灶重做到店业务,效果可能优于在口碑的烂地基上建新房,但这将导致高德在“大消费、大淘宝”战略中被边缘化 [64][65] - 高德主动发起项目可能意在证明自身价值,避免在曾经的“飞高了”组合(饿了么、高德、飞猪)中落后,后者两者已因融入淘宝电商事业群而获得更好发展 [42][43][71][74]
为什么高德要主动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