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苹果新机再掀“无卡化”浪潮? 业内人士:机型略“鸡肋” 预计影响不大

苹果eSIM新机型发布与市场反应 - 苹果发布仅支持eSIM卡的新机型iPhone Air,成为推动国内手机无卡化的首个主要厂商[2] - 该机型被视为推动国内eSIM卡普及的重要契机,但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发售已延期,公司正等待最终批复[5] - 作为最初标注的“唯一受支持的iPhone eSIM运营商”,中国联通因此获得了一波市场热度[2] 国内运营商eSIM业务现状 - 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均表示已具备eSIM手机卡所需的技术,但正式开放办理仍需等待有关部门通知[2][4][5] - 目前中国联通仅限自有营业厅可办理eSIM卡业务,用户需携带身份证前往,但具体细节如一台手机可写入的虚拟卡数量等仍不确定[3][4] - 运营商通过“合约机”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例如购买月资费200元以上套餐并配宽带,可享受约1440元的购机折扣优惠,但固定期限内不可更换套餐[8] eSIM技术优势与国内发展历程 - eSIM卡技术最早由苹果提出,其直接好处包括设备减薄、为内部元器件腾出更大空间以及获得更好的防水、防尘性能[4] - 2022年美版iPhone14系列彻底取消实体卡槽,成为无卡化里程碑,但国内目前尚未有可直接使用eSIM卡的手机产品[4] - 2023年7月,高通、中国联通、GSMA联合发起产业合作计划,多家厂商加入,但随后三大运营商集体暂停eSIM卡业务申请,导致其发展陷入停滞[7] iPhone Air产品竞争力分析 - 与同系列产品相比,iPhone Air在配置上做了缩减,例如影像和续航功能,而同配置下iPhone 17比iPhone Air价格低2000元[5] - iPhone 17(256GB)版本价格已拉低至5999元/台,并可享受“国补”政策,相比之下iPhone Air性价比不高[5] - 业内分析认为,iPhone Air在国内可能成为“鸡肋”产品,其市场号召力及用户为轻薄特性买单的意愿有待观望[2][5] 国内手机厂商对eSIM的态度 - 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的态度是eSIM卡能否真正“起飞”的关键,OPPO表示预计今年底会有首批支持eSIM卡的手机上市[6] - vivo此前已推出多款eSIM手机(如vivo X90 Pro、X100 Pro),但截至发稿对后续计划暂未回应;华为、小米等厂商也未进行有效回复[6] - 一旦市场量能跑通,eSIM卡技术未来很可能会集中应用在中低端机型上,以解决手机轻薄化问题[2][10] eSIM卡对运营商竞争格局的潜在影响 - 有观点认为eSIM卡可能使“携号转网”更为便利,从而加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但业内专家指出,eSIM卡并未解决携号转网的核心问题[10] - 影响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主要因素仍是信号强度、套餐性价比等核心服务,eSIM卡本身预计对运营商竞争格局影响不大[2][8] - 即便使用eSIM卡,运营商仍可通过签订长期合约(如两三年)的方式来巩固用户黏性,减缓用户流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