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4.6%,表明半导体行业已走出周期底部并进入复苏阶段[1][2] - 行业分化加剧,台积电独占70.2%市场份额,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形成"一超多强"格局[1][4][5] - 上半年行业呈现三大趋势:AI驱动先进制程与封装需求、成熟制程结构性修复、地缘政治重塑全球产能布局[8][12][13] 台积电(TSMC)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市场份额达70.2%创历史新高[1][2][5]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毛利率58.7%,净利润240亿美元,利润规模超过其他九家厂商总和[5][19] - 3nm制程在第二季度贡献24%营收,7nm以下节点合计占比超七成,N2制程预计2025年底量产[9][11] - CoWoS先进封装产能严重紧张,月产能约2.5-3万片晶圆当量,订单已排至2026年,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9][16] - 公司已通知客户对5nm、4nm、3nm和2nm芯片涨价5-10%[16] 三星(Samsung)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环比增长9.2%,但市场份额从7.7%下滑至7.3%[2][6] - 上半年营收不足62亿美元,面临成熟节点利用率偏低、对华出口限制、3nm GAA工艺良率爬坡缓慢三重挑战[6][11] - 计划下半年量产2nm手机SoC,客户包括部分Android阵营旗舰芯片,此举被视为保住"世界第二代工厂"地位的生死战[17] 中国大陆厂商表现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毛利率21.4%,稼动率达92.5%但面临折旧压力[2][6][17] - 华虹集团第二季度营收10.61亿美元,环比增长5.0%;上半年营收11.1亿美元,毛利率仅10.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6][18] - 晶合集成上半年营收5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净利率约6.4%,展现出成长性特征[7][18] - 力积电上半年净亏损44亿新台币,仍在亏损状态[7][18] 特色工艺厂商表现 - 联电第二季度营收19.03亿美元,环比增长8.2%;上半年营收1166亿新台币,毛利率27.7%,28/22nm占比四成[2][6] - 格芯第二季度营收16.88亿美元,环比增长6.5%;上半年营收32.7亿美元,毛利率23.3%,依靠RF、FD-SOI、车规工艺保持稳定[2][6] - 世界先进第二季度营收3.79亿美元,环比增长4.3%;上半年营收236亿新台币,毛利率29.1%[2][6] - 高塔半导体上半年营收7.3亿美元,毛利率约21%,受益于光通信与车规需求[6][7] 技术发展态势 - 先进制程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9][19] - 成熟制程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库存出清基本完成,UMC、VIS、华虹等厂商毛利率维持或环比改善[12] - SEMI预测到2028年先进制造技术产能将大幅增长69%[9]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系厂商(格芯、Tower)强调本土化制造与长期合约,获得政策支持[13] - 中国大陆系厂商在国产替代和内需支撑下保持修复,但面临折旧和定价压力[13] - 三星受对华出口管制影响,经营直接受到冲击[13] - 全球"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台积电在美日建厂,格芯在美国扩大投资,中国厂商强化自主化[13]
晶圆代工,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