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投资北京新篇章
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在"跨国企业实践"环节,跨国药企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彭阳讲述了多年来扎根北京的故事。位于 昌平的北部创新中心,与政府合作建立合成生物学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将实验室成果转化周期缩短 40%;朝阳区的联合办公区,聚集了6000多名本土员工,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本土化;而在亦 庄、顺义、天津的3个制造基地,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20%。"3个制造基地都在今年获得了更 大投资,我们正积极把海外业务向京津冀转场。" 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的"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9月11日在首钢园启幕,共发布140个招 商合作项目,招商金额1397.5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推出20个"人工智能 +"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通过打造投资北京大数据服务平台,以数据赋能投资服 务全链条,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总干事伊斯梅尔·艾沙欣表示,他眼中的"北京机遇"在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 方面,北京的"加速度"反映了全球趋势;在医药领域,跨国公司正因其研究能力和支持性生态系统而选 择北京;在全球竞争力方面,北京的制度型开放和政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