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但归母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滑37.53% 系2022年以来首次半年度利润下降[1][3] - 第二季度业绩显著恶化 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微增6.39% 归母净利润3980.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8.36%[3][5]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97% 公司归因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升高[3] - 流动资产13.59亿元低于流动负债17.57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5亿元同比减少14.70% 显示短期偿债压力与现金流趋紧[3] - 拖欠合作方益方生物1.8亿元里程碑款项逾期近两年 应付账款总额5.80亿元中含该笔超1年账期应付款[3][4] H股上市计划 - 拟发行H股不超过总股本15% 募资用于在研管线研发 潜在收购 营销网络建设及营运资金补充[1][2][12] - 曾于2021年两次递表港交所均未成功 本次重启被视为缓解流动性压力举措[2][3][12] - 目前正与中介机构推进具体工作 细节尚未最终确定[2] 产品结构与竞争格局 - 收入高度依赖早期产品凯美纳和贝美纳 新获批产品贝福替尼销售额未达披露门槛(2025年上半年低于1.73亿元)[1][6][7] - 凯美纳上市14年仍是核心收入来源 年销售额曾长期维持在10亿元以上 但受医保降价压力增长乏力[6] - 贝福替尼面临七款三代EGFR抑制剂激烈竞争 包括已进入医保的奥希替尼和阿美替尼[7][8] - 新上市产品康美纳(CDK4/6抑制剂)需对抗辉瑞哌柏西利和恒瑞达尔西利等头部产品 奥福民仅为区域经销权 对业绩拉动有限[8] 费用结构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5.94亿元同比增长13.34% 管理费用2.61亿元同比上升23.47% 财务费用3953.05万元激增118.06%[11][12] - 管理费用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反映管理效率下降 财务费用激增主因融资环境变化[11][12] -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2025年上半年仅2.5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63% 较2022年7亿元高点显著回落[1][12] - 研发团队规模从2022年647人下降至2024年底327人 与长期研发规划存在矛盾[12]
贝达药业三冲港股IPO:净利降、欠款拖、研发缩,14岁“现金牛”凯美纳扛得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