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站想做的可能不是“视频播客赛道”

视频播客的兴起与平台战略 - 2025年夏季视频播客成为行业热点,B站率先大力推广,小红书紧随其后 [2] - B站投入10亿流量扶持计划,并提供免费录制基地及AI剪辑工具(代号H)以降低创作门槛 [5] - 平台策略侧重通过名人效应(如签下罗永浩、鲁豫、于谦)和头部创作者带动声量,旨在将播客从小众领域扩充为大众消费内容 [2][5] B站的内容生态激活策略 - 视频播客被视为激活B站内容生态的新物种,旨在解决中腰部及尾部UP主内容生产困境 [6] - 策略核心是通过降低制作门槛,为专业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友好的入场方式,解放具备专业背景但缺乏视频制作能力的"行业素人" [18][19] - 平台目标并非定义新赛道,而是挖掘创作者的生产潜力,培育优质内容生态 [16][21] 用户需求与内容消费趋势 - B站核心用户圈与音频播客受众高度重合:年轻、有好奇心、对深度内容有需求且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付费 [7][8] - 视频播客消费时长达259亿分钟,同比增长超过270%,用户超4000万,反映用户对深度、专业内容的需求增长 [12] - 内容消费趋势转向厌倦碎片化浅层内容,视频播客结合了音频的深度优势和视觉元素的沉浸感 [12] 视频播客的创作特点与案例表现 - 视频播客制作门槛较低,主要依赖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无需复杂策划与剪辑 [18][19] - 案例@Whynot TV的视频播客内容播放量上下均高于此前投稿,最高超70万播放量;@核电波系列内容播放量浮动在30万 [9][11] - 对谈类视频播客看点来自嘉宾之间的专业"交锋",能吸引同样背景、兴趣的潜在观看者 [19] 平台差异化与竞争优势 - 相较于小红书轻量化"随时随地视频播客"和抖音的"短带长"算法切片模式,B站更强调深度内容的沉浸感与IP沉淀 [5] - B站特有的弹幕互动与二创生态(如将长播客切片为知识片段)能强化深度内容的传播效率 [12] - 视频播客的商业化更适合律师、医生、工程师等垂直领域专家的知识"慢变现",而非大众流量的快速收割 [20] 视频播客的长期演进展望 - 行业讨论陷入概念定义迷思,但B站内部关注点在于挖掘创作者生产力而非定义新赛道 [13][16] - 视频播客未来可能像VLOG一样融入内容创作的毛细血管,概念湮灭但创作者"扩容"效应持续 [18][21] - 平台竞争的终极战场是优质生产者与健康生态的争夺,视频播客是激发专业创作者的低门槛工具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