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多个核心城市推出"零租金"政策吸引科创企业入驻 体现地方政府从传统收租模式向产业生态构建和风险投资模式转变 [2][6][8] 政策覆盖范围 - 深圳国资委统筹10万平方米国企产业园区资源 提供最长2年免租优惠 [3] - 杭州钱塘智慧城提供2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 免三年租金且单个企业最高可享1000平方米空间 [4] - 苏州高铁新城推出"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 调配10万平方米空间提供两年零租金支持 [4] - 广州黄埔区遴选13个"零租金"试点产业空间共计15万平方米 提供2-3年免租期 [4] - 上海临港集团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 提供办公免费租和公寓免费住的双重优惠 [5] 行业定向要求 - 广州重点面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与健康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 人工智能 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苏州高铁新城需求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 先进材料 数字金融 量子科技 低空经济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领域 [7] - 上海临港聚焦硬核科技 数据加工 跨境直播 跨境医疗 短剧基地 游戏创客 代码外包 小众赛事等8类创新业态 [8] 配套支持措施 - 苏州高铁新城提供最高300万元融资额度支持 [8] - 上海临港提供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50万元无偿资助 50万元"流量券" 50万元"算力券" 50万元"运力券" 10万元"网络券"等资源 [8] - 广州黄埔区探索"租金+股权"模式 推行"补改投""租金作价入股"等创新机制 [9] 政策实施效果 - 杭州某仿生视觉技术公司20天内获得免租审批 每年节省租金16.4万元 [4] - 政策推动国资企业从"收租管理"转向"产业链攒局" 深度参与城市产业升级 [6][7] -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获取长期收益 包括未来税收要求或租金入股等潜在回报方式 [8][9]
“零租金”的风吹到多个大城市,一场新的竞赛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