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市值超过800亿元 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增长[1] - 动力电池市占率全国第四 储能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七[1] - 储能基站&UPS产品2024年全球市占率第一[1] 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 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量产中试线0.2GWh已贯通[1] - G垣准固态电池处于量产关键节点 预计2025年开始放量[1][12] - 已规划建设12GWh准固态电池产线[1][7] - 首席科学家朱星宝拥有近20年固态电池研究经验[1] 技术路线与创新优势 - 提出以"固液混合电池"重构行业分类体系 强调离子传导主体为固态电解质[2][10] - G垣准固态电池采用材料与结构全链条创新:电解液固化技术/闭孔隔膜结构/硅电极原位再生技术[4][5] - 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达240Wh/kg 研发中产品达280-300Wh/kg 未来目标400-500Wh/kg[3] - 准固态电池可承受3毫米针刺贯穿 安全性显著提升[5] 产业化进程 - 固液混合电池已进入量产应用关键阶段[12] -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准固态电池规模量产 同行企业规划2026-2027年放量[2][12] - 全固态电池全面落地预计需等到2030年后[2][12] - 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已进入产品试用与路试阶段[8] - G垣准固态电池001号测试车累计行驶超1万公里[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固液混合电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11][16] - 全固态电池方面与日韩企业存在差距 主要聚焦硫化物路线[2][16] - 中国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锂电池研发人才储备[16] - 技术壁垒需通过长期实践积累 非单纯资金投入可突破[16][17] 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存在六条主要技术路线:薄膜固态/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膨氢化合物/复合路线[13][14] - 硫化物路线与溶剂相容性差 难以发展半固态电池[14] - 复合技术路线存在从半固态演进至全固态的可能性[14] - 半固态电池技术不会完全被取代 将部分替代液态电池[15] 行业发展观点 - 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比80% 储能领域为主流材料[3] - 行业需避免无底线价格内卷 警惕质量安全隐患[18] - 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将在全面智能化阶段爆发[11] -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中长期战略储备技术[11]
国轩高科首席科学家朱星宝:中国领跑固液混合电池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