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北京“富可敌国”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京沪GDP领先广深的差距相当于一个东莞的体量(2024年东莞GDP为1.23万亿元)。定位差异是根源:京沪作为直辖市,承载国家核心功能,而广深虽为一 线城市,行政层级和政策红利相对受限。产业格局上,北京依托央企总部和研发优势发展知识经济,上海聚焦硬科技(集成电路、大飞机、生物医药);相 比之下,广深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如深圳通信设备产业受华为出货量波动冲击,广州汽车制造业增速放缓。 2025年9月16日,北京官宣"十四五"收官时GDP将突破5万亿元,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全球第21个迈入"5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一数字不仅超过瑞 典、比利时等国家经济总量,更意味着京沪双雄已超越全国2/3省份的GDP规模。北京仅用四年时间实现从4万亿到5万亿的跨越,相当于五年内"再造"了一 个海淀区(2024年GDP为1.29万亿元),展现出超大城市减量发展背景下的"北京奇迹"。 统计革新与政策红利 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成为京沪加速崛起的关键推手:2018年"四经普"将研发投入纳入统计,2023年"五经普"新增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及数字经济核算,两次调整 累计为京沪注入超7000亿元增量。北京凭借密集的科研机构(全国半数以上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