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持数字人民币却不生息,未来可以这样升级

数字人民币的演进背景与必要性 - 货币形态的演变由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 从物物交换 贝壳 金属货币 纸币 银行券到央行法定货币 如今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升级方向[1] - 私铸货币流通会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 导致货币价值差异 增加交易成本 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 破坏货币记账单位功能[1] - 货币单一性问题需央行法定货币解决 保障按面值可互换性 私铸货币必须无条件兑换成法定央行货币[1] 央行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的融合趋势 - 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流动性 通过监管和存款保险机制保障抵押资产安全 建立金融基础设施支撑货币金融环境[2] - 国家信用支撑 货币流动性提升 央行保障能力增强 使商业银行货币具备央行货币性质 二者界限模糊融合[2] - 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商业银行货币信用 移动支付提升流动性加强资金安全 数字技术提升央行保障能力 区分商业银行负债和央行负债不再适用[2]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运营架构 - 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 保障人民币货币单一性 维护金融体系安全 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并升级货币支付基础设施[3] - 采用双层运营架构 发挥商业机构创新能力和市场力量 同时维护货币单一性与金融安全[3] - 数字人民币经历理论研究 闭环试点 开放试点三阶段 2014年至今已在批发零售 餐饮文旅 教育医疗 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广[3]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与升级需求 - 数字人民币由央行直接负债 实行100%准备金 客户资金存入钱包后回笼至央行 需提高货币派生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3] - 商业银行承担钱包管理 资金安全 支付服务 合规反洗钱等责任 但数字人民币为央行直接负债 需实现责权利一致[3] - 用户持有闲置不生息资产会失去货币时间价值 需提升商业银行和用户积极性[3] 计量框架升级与技术应用 - 为保障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 价格预期相适应 提升商业银行和用户积极性 需对数字人民币计量框架进行升级[4] - 运用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等业务技术特性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货币服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