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才是星巴克的soulmate
星巴克星巴克(HK:04337) 36氪·2025-09-18 17:17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案 -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成为最终竞购方,结果预计10月底前落定[1] - 市场预计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在50亿至60亿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58亿至430亿元)[16] - 星巴克计划出售中国业务约70%股权,且要求单一买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0%[17] 海底捞与星巴克的商业相似性 - 海底捞与星巴克商业内核高度相似,均非单纯餐饮提供商,而是社交空间运营商[2] - 星巴克凭借"第三空间"战略构建用户黏性,海底捞借极致服务打造线下社交场[2] - 海底捞已超越餐厅范畴,推出下午茶、允许桌游,进化为年轻人"杀时间"的社交场所[13] 海底捞的业绩表现与增长压力 -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207.03亿元,同比减少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减少13.7%[5] - 公司市值从峰值4700亿港元跌至约750亿港元,较高点蒸发近4000亿港元,跌幅逾84%[9] - 火锅业务之外,"其他餐厅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2.9%,此前长期在1%左右[6] 新茶饮行业的市场机遇 - 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新茶饮品牌接连上市,蜜雪集团上市当日跳涨43.21%[6] - 新茶饮具有高毛利、轻模式、强引流特点,成为外卖大战第一波赢家[6][8] - 茶咖品类因客单价低、复购频次高,成为平台补贴主战场[6] 海底捞收购星巴克的战略价值 - 星巴克成熟的品牌认知和门店网络可补足海底捞在茶饮赛道的短板[3][11] - 海底捞本土化运营能力可帮助星巴克解决创新节奏滞后、租金成本攀升等痛点[14][15] - 双品牌组合将增强商业地产谈判话语权,可能获得长期租约、优势点位和租金优惠[15] 交易面临的主要挑战 - 收购需要引入财务投资者共同发起,但消费赛道热度降温使融资难度加大[16] - 分散的股权结构可能影响决策效率,多方股东利益诉求难以统一[17] - 星巴克希望保留品牌主导权,更倾向"不插手经营"的财务投资者而非产业买家[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