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81亿元 较上年同期6476.53万元增长4347.82% [1][2] -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较上年同期-5.3亿元和-6.0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2] - 经营现金流9.11亿元 较上年同期-6.31亿元大幅改善 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显著增加 [3]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股价一度突破1500元 市值达5945亿元 成为A股市场市值领先企业 [1]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带动智能服务器等算力设备进入创新增长周期 [2] - 中国是全球最大集成电路消费国 智能芯片作为算力基础设施核心迎来发展机遇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智能芯片和处理器产品支持大模型训练及推理 涵盖LLaMA、GPT、BLOOM、GLM等主流开源模型 [3] - 产品应用于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医疗、互联网等行业智能化升级 [3] - 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及指令集针对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生成等大模型场景进行重点优化 [6]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上半年研发投入4.56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01% 研发团队792人占员工总数77.95% [6] - 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 已获授权专利1599项 其中发明专利1526项 拥有65项软件著作权和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6] - 80.18%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构建全方位技术护城河 [6] 客户与市场拓展 - 云端产品线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通过客户严苛环境验证 [3] - 与科技前沿领域头部企业深化技术合作 产品在多个行业场景落地取得突破 [2][3] - 市场订单兑现能力和客户付款意愿显著提升 反映公司产品商业化能力增强 [3] 资金运作与战略规划 - 推进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9.85亿元 [7] - 其中29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 16亿元用于软件平台项目 [8] - 募投项目旨在提升复杂大模型应用场景下的芯片技术和产品综合实力 [8] 存货与资产状况 - 期末存货26.9亿元 较期初增长51.64% 主要系云端产品线备货增加 [4] - 总资产84.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34% 反映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4] - 公司已依据存货跌价计提政策充分计提相应跌价准备 [4]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上调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 维持积极看法 [5] - 基于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提升和运营费用比率降低 将2025-2030年净收入预测上调 其中2025年预测上调34% [5] - 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扩张和芯片平台多样化成为机构看好因素 [5]
最强“卖铲人”!寒武纪靠AI芯片疯狂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