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余额创新高 - 两融余额达24054.44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92亿元 创历史新高[1][2] - 融资余额为23885.2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11亿元 融券余额为169.2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0.81亿元[2] - 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为11.83%[2] 两融余额历史趋势 - 两融余额呈现波动回升态势 2021年初为1.64万亿元 2022年初为1.83万亿元 2023年初回落至1.55万亿元 2024年初回升至1.66万亿元 2025年初涨至1.86万亿元[2] - 9月1日两融余额首次攀升至22969.91亿元 打破历史纪录[2] 市场参与度与资金流向 - 个人投资者数量达766.11万名 较2024年末722.78万名增加 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为54.97万名 较2024年末33.52万名增加[3] - 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7.01%[3] - 融资资金锚定高景气赛道 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位居融资净买入额前列[3] - 融资净买入额前十个股为阳光电源、胜宏科技、先导智能、宁德时代、中际旭创、寒武纪、新易盛、中信证券、东山精密、立讯精密[3] 券商业务与收入 - 两融业务为券商重要利息类收入来源 上半年全行业利息净收入262.38亿元 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达10.45% 为第三大收入来源[5] - 多家券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下调费率加速获客 并启动信用业务规模上限调整[5] - 华林证券年内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 从62亿元调整为80亿元[5] 风险控制与行业竞争 - 券商同步提升风险控制重视程度 华林证券开展风险控制指标专项压力测试[5][6] - 两融市场进入费率竞争阶段 券商需提升服务质量与专业能力抵御降费冲击[6] - 头部券商凭借资金、客户、渠道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中小券商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如国元证券建立客户分层与综合服务体系 长城证券实施精细化运维和客户闭环管理[6]
两融余额站稳2.4万亿元 资金偏好锚定高景气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