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工程行业外部环境复杂和国内供需不平衡挑战 但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获得发展机遇 并推动向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转型 同时通过多元化融资和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经营质量 [1][3] - 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出现下滑 主要因去年同期项目执行高峰基数较高及一次性投资收益影响 但剔除投资收益后利润总额基本持平 且新签合同额显著增长 综合毛利率和现金流表现优于行业 [1][2] - 公司聚焦投建营三大领域 形成稳定收益运营资产 并拓展医疗工程 机场工程等新赛道 海外工业化项目促进当地产业升级 国内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设 [1][3] - 公司构建"一体两翼"差异化竞争力 整合设计咨询与高端装备制造优势 形成全产业链协同 并通过创新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3][4] - 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通过现金分红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并积极开辟高门槛油气工程市场 创造项目建设纪录 [5][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47.88亿元 同比下滑12.95% 归母净利润1.77亿元 同比下滑34.86% [1] - 剔除投资收益后利润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 综合毛利率提升至18.6% 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资产负债率52.55% 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97亿元 [2] - 新签合同额21.39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在手合同余额95.45亿美元 国际工程生效合同额9.73亿美元 同比增长36% [2] - 医疗工程领域新签6个医院项目 总金额超4亿美元 [3] - 向股东派发2024年度现金分红1.55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42.8% [6] 业务发展 - 打造投建营板块 聚焦环保工程 索道工程和清洁能源三大领域 形成稳定收益运营资产 [1] - 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约4.75亿美元 预期税后收益率超8% [4] - 第一条索道天门脱挂索道项目进入试运营期 环保工程实现从BOT到ROT TOT模式创新 [4] - 海外新签哈萨克斯坦纯碱厂二期 土耳其储库三期等工业化项目 促进当地产业升级 [3] - 国内承接银行数据中心 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等新型工业化建设项目 [3] - 开辟伊拉克油气工程市场 9区油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创造伊拉克同类项目建设最短工期纪录 实现"四零目标" [5][6] 科技创新与转型 - 公司向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转型 将科技创新视为核心引擎 [3] - 建立全覆盖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实现科技管理从0到1系统搭建 [3] - 集团科技专项获支持资金1550万元 搭建创新协作平台 [4] - 成立"大科学工程与先进工业设计创新联盟" 开展跨领域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4] - 构建"一体两翼"竞争力 整合中国中元设计咨询能力与北起院高端装备制造优势 [4] 融资与合作 - 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与中国信保 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3] - 应对传统融资模式不可持续和两优贷款额度减少挑战 [3]
中工国际:打造投建营新引擎 驱动盈利模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