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裁到“大动脉”:关闭设计中心,销量跌出全球前十,紧急求助中国
日产汽车日产汽车(US:NSANY) 36氪·2025-09-22 08:59

公司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71万亿日元(约13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7% [6] - 单季度归母净亏损为1157.6亿日元(约55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85.62亿日元(约13.7亿元人民币) [6] - 截至2025年6月末,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842.1亿日元(约-40亿元人民币),自由现金流为-3954.36亿日元(约-146.8亿元人民币) [7]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为161万辆,同比下滑6%,创2009年以来新低,首次跌出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行列 [1][7] 全球业务重组与成本削减计划 - 作为“Re:Nissan”自救计划的一部分,目标削减5000亿日元(约240亿元人民币)的固定与可变成本,以期在2026财年回归盈利并实现自由现金流回正 [4] - 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并关闭部分工厂,将工厂数量从17家整合至10家 [1][8] - 预计全球产能将从去年的350万辆降至250万辆,整体缩减近30% [11] - 产品研发周期目标缩短至30-37个月,在中国市场进一步缩短至24个月,零部件复杂度计划降低70% [9] 设计部门架构调整 - 关停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巴西圣保罗的两家全球设计工作室,并削减英国伦敦及日本本土的设计业务 [2] - 重组后设计资源将集中于日本厚木、洛杉矶、伦敦、上海和东京五大中心 [2] - 此次调整预计能使设计工作时间缩短近40%,产品开发的整体设计成本降低约25% [4] 供应链与生产挑战 - 由于电池短缺,2025年9月至11月的产量被削减一半以上,影响了6月推出的新款日产LEAF的产能爬坡 [11] - 公司搁置了原计划于2025年5月推动的LFP电池工厂项目,该项目被视为追赶比亚迪的关键一环 [9] 中国市场战略转向 - 公司正研究分析中国供应商的特点,重点关注使用标准件以降低成本,以及与设计师紧密协同以提升效率 [12] - 计划在2026年底前在中国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创新 [16] - 2025年6月,通过全资子公司NCIC与东风汽车集团成立新合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为60%和40%,经营期限28年,计划共同从事汽车出口业务 [16] - 日产中国在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的控制上被确认为全球领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