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一”长假里体验下低空经济?对话亿航智能COO王钊:除了旅游,eVTOL最快商业化场景还有什么?

行业商业化落地进展 - 2025年5月11日,亿航智能等eVTOL生产商计划未来三年内推动100家景区落地低空观光项目[1] - 低空旅游正成为eVTOL先期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场景,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景区运营方及企业,尤以文旅客户为主[1][7] - 与通勤和城市交通相比,应急救援领域可能更早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营[1][7] 公司技术路线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选择无人驾驶技术路线,相比有人驾驶路径赢得差异化优势,相比全球同行至少赢得三年半的领跑窗口[2][5] - 无人驾驶技术通过预设航线和智能化集群调度,可实现低空飞行的安全与有序,降低人为失误风险,提升集群管理效率[3] - 无人驾驶路径使公司率先完成适航审定、规模量产与商业运营的全闭环能力建设,形成监管与数据积累的护城河[2][5] 产品特性与成本优势 - EH216系列作为旗舰产品,是多旋翼、纯电力驱动的航空器,灵活小巧且占地面积小、机动性强[7] - 相较于传统单旋翼直升机,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应用于空中游览的成本优势显著,有利于减少飞行员培训和薪资成本,降低运营成本[7] - 产品可根据预设航线实现定点高频的集群调度飞行,符合景区智能化及提升观光体验的趋势[7] 适航认证与监管环境 - EH216-S作为全新类型航空器,其技术架构和性能与传统航空器差异巨大,适航标准需从0到1建立完善体系[3] - eVTOL适航认证过程内容繁多、周期长、成本高,且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差异给海外认证带来不确定性[5] - 低空空域资源分类管控和协调统一有待进一步完善,飞行空域审批、监管法规、立法执法等需出台更细致政策[5][8] 订单与运营现状 - 自取得适航认证至今年6月底,公司国内新增采购订单及预订单数量已达千架[7] - 公司计划先通过空中游览场景积累飞行数据和运营经验,为全面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场景奠定基础[7] - 通勤和城市交通场景的应用与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及监管法规完善程度相关[7] 基础设施与公众认知挑战 - 低空基础设施包括地面起降场、充电设备、候机楼、消费功能区及低空域数字化管理网络[8] - 需要加强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类、运营类、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1][8] - 需加强行业科普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普及工作,提升公众接受度[1][8]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8] - 随着技术、基建与政策的协同推进,低空经济正加速从蓝图飞入现实[9] - eVTOL未来将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像地铁、公交一样无感存在的基础出行方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