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起底全球估值 NO.1 机器人公司,创始人被称作“下一个马斯克”

公司融资与估值 - C轮融资筹集超10亿美元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 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2] - 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英伟达 英特尔资本 LG Technology Ventures 赛富时 T-Mobile Ventures 高通创投等参投 [2] - 2023年5月完成7000万美元A轮融资 两个月后获900万美元A+轮投资 2024年2月B轮融资6.75亿美元时估值26亿美元 [3] - 过去一年半估值增长约14倍 从B轮26亿美元增至C轮390亿美元 [3] 技术研发进展 - 成立12个月内设计出人形机器人大部分部件 2023年3月推出首款机器人Figure 01 具备搬箱子和观察学习煮咖啡能力 [3] - 2024年8月推出续航与计算能力更强的Figure 02 [4] - 2025年2月自主研发端到端AI模型Helix 为首款能对上半身进行高频连续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4] - 机器人行走速度达每小时2.68英里(约1.2米/秒) 较前代提升近七倍 [5] - 第三代产品Figure 03于2025年5月问世 被CEO称为最先进硬件系统 [5] 应用场景拓展 - 2024年6月实现物流产线分拣包裹 7-8月展示家政能力(取放衣物 叠衣服) 9月展示碗碟放入洗碗机功能(误差容忍度厘米级) [5] - 与宝马汽车合作 在汽车产线测试人形机器人 与投资方Brookfield合作开发预训练数据集 [8] - 实现从工业场景向家庭场景渗透 未来围绕清洁 护理等日常服务需求拓展能力 [5] 产能与商业化 - 2025年3月宣布BotQ量产工厂 第一代产线年产能12000台 未来四年扩展至年产10万台机器人或300万个执行器 [8] - 三年内完成从概念到商业化应用跳跃 在AI模型构建 硬件 数据采集和商业化上实现闭环 [6] 行业竞争格局 - 创始人坦言感受到中国宇树科技等同行竞争压力 认为中国工程团队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主要竞争者 [9] - 行业加速进入淘汰赛 不具备AI能力的本体厂或被挤压生存空间 [12] - 特斯拉 Optimus 宇树科技等处于第一梯队 仅有少数具备全栈能力的企业有望突破至"具身智能"层级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机器人大模型是破解传统控制瓶颈 迈向通用具身智能的关键路径 [11] - 产业重心转向"小脑+大脑"系统研发 科技大厂(谷歌 OpenAI Meta 英伟达)和国内厂商(华为 百度 科大讯飞)均布局通用大脑 [12] - 市场采用"终局估值法" 按特斯拉2029年出货100万台对应利润空间评估核心零部件公司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