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商业化进展 - 2025年5月11日,亿航智能等eVTOL生产商计划未来三年内推动100家景区落地低空观光项目 [1] - 低空旅游正成为eVTOL先期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场景,应急救援领域可能更早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营 [1][5] - 自取得适航认证至今年6月底,亿航智能国内新增采购订单及预订单数量已达千架 [4]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ToB和ToG领域,初期以落地文旅场景为主,客户主要是政府、景区运营方及企业 [1][4] - 公司计划先通过空中游览场景作为切入点,积累飞行数据和运营经验,为全面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奠定基础 [5] - 公司选择“直接无人驾驶”路线,相比全球同行至少赢得了三年半的差异化领跑窗口期,并率先完成“适航-量产-运营”的全闭环能力建设 [3] 技术路线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选择“预设航线、无人驾驶”技术路线,旨在实现低空飞行的安全与有序 [2] - 无人驾驶技术可降低人为失误风险、更安全高效地实现集群管理,是未来实现空中交通规模化、公共化的必要基础 [2] - 相较于直升机,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应用于空中游览的成本优势显著,有利于减少飞行员培训和薪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5] 产品与认证挑战 - EH216-S作为全新类型的航空器,其技术架构、产品构型与传统航空器差异巨大,适航标准需从零建立 [2] - eVTOL适航认证过程内容繁多、周期长、成本高,且全球标准仍在完善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差异给企业海外认证带来不确定性 [2]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eVTOL大规模商业运营受低空基础设施(如起降场、充电设备、低空域数字化管理网络)配套不足的制约 [1][6] - 行业发展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包括飞行空域审批、航空器飞行监管、低空经济立法执法及地面基建用地规划等方面出台更细致规范的政策 [1][6] - 需加强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类、运营类、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行业科普和应用场景普及以提升公众接受度 [1][6]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eVTOL大规模商业运营 仍有待基础设施等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