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个期权,就换了1700亿美金,英伟达找到了股价的永动机
英伟达英伟达(US:NVDA) 36氪·2025-09-24 07:07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美股AI行情呈现“期权盛宴”特征,科技公司通过宣布巨额但存在不确定性的未来订单来刺激股价大幅上涨 [1][11][12] - 英伟达、OpenAI、甲骨文等公司之间的资本流动形成闭环,资金在财报中循环体现,共同推高市值,但并未创造实质新价值 [3][13][14] -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将未来的潜在收益提前资本化,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忽略了项目的长期执行风险 [11][12][17] AI相关公司股价表现 - 甲骨文宣布获得OpenAI价值3000亿美元算力大单后,股价单日飙升36%,市值增加2240亿美元,创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1][10] - 博通因获得OpenAI约1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股价一度上涨14%,收盘市值增加160亿美元 [1][10] - 英伟达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后,股价立即上涨3.93%,市值增加1700亿美元 [9] 英伟达与OpenAI的“世纪大单”细节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至少10GW的数据中心 [5] - 首期1GW目标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首笔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并附带条件,其余投资标注为“up to”(最多)[6] - 每1GW数据中心建设成本约为500-600亿美元,英伟达可从中获得约350亿美元收入,10GW全部落地将为英伟达带来3500-4000亿美元增量收入 [5] OpenAI的财务状况与融资压力 - OpenAI历史上总融资额仅为720亿美元,远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资本开支计划 [2][8] - 建设10GW数据中心总成本估计为5000-6000亿美元,即使英伟达投资1000亿美元,OpenAI仍需自行解决4000多亿美元资金缺口 [7][8] - OpenAI预计最快到2028年才可能通过业务实现自负盈亏 [2] 资本市场操作模式分析 - 科技公司宣布的“超级大单”多为期权性质合约,存在流片、验证、量产等多重环节风险,实际执行需多年时间 [6][11] - 英伟达通过投资下游客户(如CoreWeave、OpenAI)形成产业闭环,投资记入资产负债表,销售显卡收入计入利润表,实现“左手投钱,右手赚钱” [16] - 将OpenAI的资本开支(如一次性购买设备)转化为甲骨文的算力租赁收入,分散了各公司的财报压力,共同推高股价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