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宇树科技王兴兴:通用人形机器人最早2026年底实现“自主干活”

发展路线图 - 通用人形机器人发展分为多个关键节点 团队在今年上半年已基本实现去年规划目标 让机器人能够理解复杂指令并做出丝滑流畅动作[1] - 下一个关键节点是让机器人能够响应实时指令并做出任意能力范围内动作 目标快则今年年底慢则明年上半年有望解决[1] - 真正突破将是让机器人在完全陌生环境中自主理解指令并与物理世界进行任意交互 例如被告知"我渴了"后能自行找到水杯并递过来 预计快则明年年底或后年实现[2] - 更长远目标是将机器人任务成功率提升至99.9%以上 并能完成拆装手机等精细化操作 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2] 技术挑战 - 终端侧算力与功耗是核心挑战 动辄200-300瓦功耗的高端显卡部件无法置入人形机器人[2] - 高功耗会迅速耗尽电池 巨大散热需求对小型机器人是难以逾越障碍[2] - 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终端算力功耗最好控制在100瓦以内 平均正常功耗可能只有20-30瓦[2] - 通信与线缆可靠性是决定机器人稳定性核心 工业机器人最常见故障是线缆问题 可能占整体故障60%以上[3] - 需要通过新通信协议和架构设计大幅减少机器人内部线束数量和复杂性[3] 行业合作与发展 - 整个行业处于爆发前"黎明时分" 技术路线呈现百家争鸣现状[3] - 需要产业链协同努力 包括芯片厂商 操作系统开发者及算法公司保持更开放态度[3] - 团队近期已将自研视觉相关模型连同数据集和训练代码一同开源 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共同解决难题[3] - 发展需要更安全机器人操作系统 统一通信协议和完善供应链体系 每个环节进步都将加速产业爆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