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种业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与海外拓展 推动产业升级和全球影响力提升 实现从传统育种向现代化、国际化转型 [3][5][22] 行业整合与战略布局 - 中国种业从8000多家"多小散弱"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形成合力 农发种业通过重组五大连池富民种业补大豆短板 并购甘肃兴达种业强化玉米优势 联合安徽华成种业增强小麦实力 [5] - 农发种业2023年种子经营规模国内排名第四 油菜、小麦、大豆种子销售额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七 玉米和水稻业务处于行业领先 [6] - 提出"五个发展"理念:创新发展、重组发展、延链发展、海外发展和服务发展 通过央企平台优势打破地域壁垒 [3][5] 育种研发与技术创新 - 育种周期长达10-15年 水稻需5-6年性状稳定期 通过杂交回交聚合株高、叶型、抗病、耐热等多性状 [9][10] - 近五年研发投入超4.5亿元 应用双单倍体、基因编辑技术 "十四五"期间审定新品种162个 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3件 经营品种自给率超60% [11] - 突破性成果包括抗赤霉病小麦"天益科麦10号" 首个转基因玉米"泛玉298D" 高蛋白大豆"天益科豆19"(蛋白质含量45.5%) [10][11] - 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定位产业转化平台 将实验室材料转化为田间成果 [12] 制种生产与基地建设 - 甘肃张掖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42%和产种量45% 年降水量112.3-354毫米 蒸发量1672-2358毫米 依托祁连山雪水灌溉形成黄金制种带 [15] - 安徽华成创新"523良繁工程"模式 通过整村流转等五种模式掌控8万亩基地 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捆绑 [18] - 应用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单粒点播技术 建立全自动生产线并实现"一袋一码"溯源 [19] 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延伸 - 从卖种子转向提供种植解决方案 组织田间会销和技术指导 通过社交媒体普及种植技术 [19] - 发展订单农业: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蛋白(每提高1%蛋白含量替代700万吨大豆进口) 与新希望、牧原等饲料集团合作 强筋弱筋小麦以高于市价回收 [20][21] - 构建"品种研发-种植-加工-终端应用"产业闭环 掌握优质粮源并创造新利润增长点 [21] 海外市场拓展 - 庆发禾盛在巴基斯坦注册首个杂交水稻品种 使该国从稻米净进口国转变为世界第四大出口国 年创汇超30亿美元 创造百万就业 [22] - 在乌干达历时13年选育抗黄斑驳病水稻品种TM93 在巴基斯坦推广双低油菜HC-021C(累计150万亩) 含油率高改善食用油依赖 [22][23] - 建立ISTA国际认证实验室 实现检测结果全球互认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23]
从河西走廊到“一带一路”,种业振兴的“芯”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