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Robotaxi项目战略意图 - 公司内部正在孵化Robotaxi项目,引发市场关注,但未获官方回应 [2] - 此举被视为从芯片“赋能者”到“亲自下场”的战略升级,旨在构建全技术栈闭环,通过运营获取极端、长尾场景的真实数据以优化模型训练,反哺技术生态 [2] - 布局动机可能是效仿特斯拉,通过实际项目验证从GPU芯片到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从而推动其智驾域控芯片、自动驾驶方案等层面的销售 [3] Robotaxi行业市场前景与现状 - 行业热度急速提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和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分别达4888亿元与8349亿元 [3] - 中美两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已成功进行无主驾安全员的小规模运营并开始商业化发展 [3]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盈利状况普遍不容乐观且需重金投入,例如文远知行2025年一季度收入7244万元,但营业费用高达4.64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3.26亿元 [5] - 资本密集投入特征明显,Waymo在2024年获得超50亿美元融资,Alphabet亦宣布未来几年为其投入50亿美元 [5] 英伟达汽车业务表现与目标 - 2025财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但汽车和机器人业务收入仅为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31% [4] - 公司预计汽车业务在2026财年收入将达到50亿美元,发展将提速 [4] - 2025财年数据中心营收1152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8% [6] 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态势 - 在2024年国内智驾域控芯片市场,公司Drive Orin-X芯片以210万颗装机量占据39.8%的市场份额 [3] - 下一代芯片DRIVE Thor量产延期至2025年8月,交付的“Thor U”版本算力较最初宣传的2000 TOPS大幅缩水 [6] - 面临国产芯片厂商竞争,如蔚来神玑NX9031芯片已量产上车,小鹏P7全系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整车有效算力达2250 TOPS,公司在交付节奏和性价比方面已非断崖式领先 [7] - 国产芯片厂商正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提供国产化组合方案以实现替代 [7] 英伟达入局Robotaxi的潜在影响与挑战 - 公司在人才储备、量产级算法工程化、复杂场景数据积累及实际道路测试经验方面,相较Waymo、特斯拉等头部玩家仍有差距 [8] - 若入局Robotaxi,可能加速技术路线分化和资源向头部集中,其“端到端”路线成本优势将决定企业能否跨越规模化运营生死线 [8] - 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可能形成“数据寡头”格局,公司通过开放平台降低研发门槛但要求共享数据 [8] - 亲自运营Robotaxi旨在打造“开放版FSD”,以新盈利模式吸引车企合作伙伴,重塑市场格局,应对特斯拉封闭生态的挤压 [8]
芯片主业承压!英伟达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