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表现 - 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进入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商业运营的关键转折期,头部玩家加速推进全球商业应用[1] - 9月以来,小马智行股价上涨超过50%,文远知行上涨超过20%,百度上涨近40%[1] - 企业经营数据实现突破,行业改善主要由于产业链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与市场扩张形成的规模效应[2][3] 公司运营与财务数据 -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54亿元,同比增长75.9%,其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7.8%,乘客端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00%[2]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已量产下线200余辆,累计测试里程超200万公里,并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进行国际化布局[2] - 文远知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Robotaxi业务营收为4590万元,同比增长836.7%,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6.1%[2] -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获得比利时联邦级别L4测试牌照,产品已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2] -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第二季度在全球提供超22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148%[3] 商业合作与市场扩张 - 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入Uber全球网络,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推出[3] - 萝卜快跑将通过Lyft平台在欧洲提供出行服务,计划2026年在德国和英国部署第六代无人车[3] - 萝卜快跑在中国香港市场测试路段已延伸至东涌和南区,覆盖更复杂的商业区与住宅区[3] - 禾赛科技与美国某领先Robotaxi企业签订价值超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计划2026年底前交付[3] 产业链发展与成本趋势 - 哈啰发布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全套搭载8颗禾赛激光雷达,计划2026年量产,2027年于一线城市部署超5万辆[3] - Robotaxi硬件成本正在显著下降,预计2026年其单公里成本将与传统出租车或网约车相当[4] - 在美国等高购买力市场,Robotaxi客户更关注安全性而非价格,而国内目标客户价格敏感度较高[4] 行业竞争与技术要求 - L4级自动驾驶领域存在无人化与规模化两大核心门槛,企业需实现百辆车级别的全天候对外开放运营[4] - 自动驾驶竞争已进入生态主导权争夺阶段,企业需形成技术、平台、车型的完整生态体系[4] - 技术端需通过模拟仿真与真实数据结合突破"长尾场景"难题,平台端需拥有稳定出行入口,车型端需实现低成本量产[4]
经营数据亮眼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进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