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丹麦巨头大裁员,掀开国产药千亿商机
诺和诺德诺和诺德(US:NVO) 虎嗅·2025-09-27 10:12

诺和诺德战略调整与市场格局变化 - 诺和诺德宣布全球裁员约9000人,其中约5000个岗位在丹麦,此次调整是一次全公司转型和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1] - 调整后公司资源将进一步聚焦到降糖和减重领域,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1] - 司美格鲁肽2024年在中国区销售额突破60亿元人民币,其减重版价格是降糖版的两倍以上[4] 诺和诺德面临的挑战与战略失误 - 公司在营销策略上存在失误,在中国市场坚持主攻院内市场,忽视了对广阔院外市场的管控,导致市场出现套保买药等乱象[3] - 对市场需求预估不足,司美格鲁肽在美国上市初期供货不足,导致失去部分独家授权供货权利,让低价仿制药和药房调配药钻了空子[6] - 研发管线面临挑战,超长效GLP-1/GIP双效激动剂NN9650研发终止,下一代产品CagriSema胃肠道不良反应率高达79.6%[6] - 诺和诺德研发投入在TOP15药企中常年垫底,管线布局主要集中在大分子领域,导致多个管线试验失利后“没有牌可打”[6] GLP-1类药物市场现状与规模 - 司美格鲁肽今年上半年收入已突破160亿美元,全年销售额有望逼近400亿美元大关[3] - 加上礼来替尔泊肽等药物,GLP-1类药物市场总额将突破700亿美元,行业预计的千亿美元市场很快就要实现[3] - 到2031年,GLP-1类药物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相比2025年增长一倍以上[18] 中国减重药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超过16%,到2030年超重、肥胖人口总数或将超过5亿人,将带来4178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支出[11] - 业界预计到2030年中国仅减重药市场规模就将达到近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00亿元以上)[11] - 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保护期将于2026年到期,目前全国已有20多款司美格鲁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至少8家企业产品已进入后期研发阶段[12] 中国药企的发展策略与机会 - 国产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早期布局者已拿到先发优势[12] -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策略,例如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的玛仕度肽布局脂肪肝适应症,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半衰期超过200小时[13] - 国际化是中国药企的第三张牌,联邦制药以总规模20亿美元将三靶点药授权给诺和诺德,石药集团、恒瑞医药等也与海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13] GLP-1类药物面临的行业风险与监管挑战 - GLP-1类药物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的可能包括低血糖、肾功能损害、急性胰腺炎等,司美格鲁肽还存在减肌肉、停药后反弹等问题[15] - 此类药的使用只能用于特定人群,在中国需符合严格的BMI标准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5] - 监管部门、企业、医疗机构对其合理使用都非常重视,司美格鲁肽三期临床试验纳入了近2000人,远超普通药物[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