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的商业化启示 - 二维码技术于1990年代由丰田旗下电装公司发明,最初用于汽车零部件追溯[1] - 2015年央视春晚的"红包雨"活动成为关键转折点,数亿次扫码在几小时内完成,推动二维码迅速普及[1][3] - 二维码技术随后深度嵌入支付、电商、外卖、出行等多元商业生态,从工厂工具转变为商业基础设施[3] - 中国手机二维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3] eVTOL行业概况与全球挑战 - eVTOL是继新能源汽车、大飞机后的又一个超级终端,2024年中国该赛道融资额达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0%[6]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金额达115.94亿元人民币[6] - 欧美产业面临"市场在地上追"的困境,硬件低成本量产能力不足是关键短板,例如航空级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250 Wh/kg区间[26] - 欧美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依赖进口,正极活性材料87%在中国生产,负极活性材料超过97%在中国生产[26] - 场景缺乏刚需支撑是另一大挑战,例如Volocopter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试运行计划遭反对而折戟[29] 中国eVTOL产业的进展与优势 -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为转向"航空级"需求奠定基础,正极材料超八成、负极材料超九成在国内生产[31] - 碳纤维国产化率已超过六成,T800级碳纤维已实现千吨级量产,单价约100美元/kg,比日本同类产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32] - 适航取证走在全球前列,亿航EH216-S获全球首个载人eVTOL"三证齐全",峰飞V2000CG交付首架吨级"三证齐全"eVTOL[34] - 制造能力快速扩张,亿航2024年交付216架EH216-S,目标2025年实现年产能1000架[36] - 低空基础设施快速铺开,深圳到2024年底已建成483个起降点,开通250条低空航线,年飞行77.6万架次[37] 商业闭环的挑战与探索 - 商业闭环进展缓慢,产业繁荣主要由政策与资本预期驱动,而非真实市场需求[12] - 企业盈利状况堪忧,亿航2024年营收4.56亿元,但全年依然亏损2.3亿元[46] - 运营规模有限,顺丰无人机日均处理2000多票快件,相比其全网日均3000万票业务量微不足道[42] - 美团无人机2024年累计完成配送约45万单,而美团日外卖单量达9000万[44] - 成本控制是盈利关键,顺丰无人机配送单票成本约1.14元,但未涵盖空域管制、极端天气等隐性开销[44] 中国各区域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 川渝地区主打物流与应急,政策明确"政务+应急优先",地理条件逼出"重载、长航时"低空能力[57][60] - 大湾区凭借5G-A网络优势聚焦消费化、轻量化、高频化场景,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起降点、1000+商业航线[62][66] - 长三角依托大飞机供应链优势,在材料、标准、认证环节实现高效复用,例如HRC的复合材料已用于多家eVTOL厂商[77][78] - 京津冀承担空域安全与政务应急优先责任,空域管理流程高度制度化,具备探索复杂低空秩序的条件[87][90] - 各地分散探索的模式形成了"平行实验"优势,有利于试错并最终协作出高效商业路径[53][101]
低空经济最缺的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