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转变 - 新兴科技主题成为市场持续主线,传统周期行业受到冷落 [2] - “9·24”行情以来一年间,A股市场经历“科技牛”,新兴科技产业在市场获取的“流量”远大于传统行业 [3] - 成交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平均成交额是排名最后五名行业(综合、美容护理、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的19倍 [3] 分析师行为变化 - 传统行业分析师有意识地向AI、机器人等热门方向靠拢,从可能“蹭热点”转变为职业发展“刚需” [1][2] - 券商地产团队首席积极推荐物业机器人概念股,如碧桂园服务、南都物业、招商积余等 [2] - 券商建材行业首席在总结工作时将AI产业链的深度研究放在首要推荐位置 [2] - 传统行业分析师对科技消息反应迅速,例如建材首席在存储芯片涨价消息当天中午即推送相关产业链公司 [2] 行业表现数据 - 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行业自“9·24”以来平均涨幅为80% [3] - 上述科技行业平均涨幅超出综合、美容护理、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等传统行业近40个百分点 [3] - 与2013-2015年“互联网+”行情相比,当前牛市科技行业成交集中度更高,前五名行业平均成交额是后五名的19倍,而10年前该倍数仅为近7倍 [4] 跨界转型案例与趋势 - 汽车行业分析师约从一年前开始跨界研究机器人,因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三花智控、均胜电子、拓普集团)转型机器人供应链 [5] - 部分分析师跨界成功,如天风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凭借在机器人、芯片领域的跨界研究在业界出圈 [5] - 业内出现分析师群体转型趋势,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和消费行业首席均表示拓展研究边界是“大势所趋”和生存必需 [4][5] 传统行业价值 - 传统行业如煤炭、水泥虽被视为夕阳产业,但龙头企业近20年间走出多轮涨幅较大的波段性行情,2022年煤炭行业一度领涨A股 [6] - 在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对红利类资产有较大配置需求,煤炭作为高股息代表被判断为资金优先配置资产 [6] - 尽管红利行情使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投研需求回暖,但传统行业分析师群体数量持续下降,部分券商已不再覆盖房地产等周期行业 [6] 研究模式演变 - 外资券商研究部门负责人认为,弱化分析师个人的跨行业联合研究是行业趋势 [7] - 外资券商跨行业、跨地区合作较多,多位分析师会就新主题共同进行深度研究 [7]
地产首席看好物业机器人 建材首席推荐AI产业链 传统行业分析师转型成“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