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项目概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3334万股,发行价17.62元,募资总额约5.8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资净额约5.45亿元,已于2021年4月6日全部到位 [2] - 募投项目包括年产6.1亿只碱性锌锰电池扩建及技改项目(总投资约2.54亿元)、研发检测中心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34亿元)、智慧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677.20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总投资约1.23亿元) [2] - 2021年8月公司将原年产6.1亿只碱性锌锰电池项目调整为年产8.1亿只,总投资额由约2.54亿元调整为约4.43亿元,拟投入募资额不变,不足部分以自有资金投入 [2] 项目建设进展与延期 - 研发检测中心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在2024年4月首次延期至2024年12月,后于2024年12月再次延期至2025年9月30日 [3] - 截至2025年9月27日,该项目已建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决定对其予以结项 [1][3] 项目结项的战略意义 - 项目旨在提高公司对碱锰电池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扩大整体规模,发挥技术产品客户品牌和管理资源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4] - 研发检测中心的投建将提升科研设施条件,改善办公条件,吸引人才,优化研发体系,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4] - 智能制造中心的落成将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扩大产能,并通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来优化生产成本,改善毛利率 [5][6] - 公司此前在碱性电池销售旺季面临产能饱和局面,生产排期紧张,项目结项后产能有效提升将满足未来业务增长需求 [7]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0至2021年呈现增收不增利状况,2022年营收同比减少但净利润增长约30%,2023年营收减少且净利润增长不足7% [8]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同比增幅均超30% [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约3062.6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5.13%,重回增收不增利困境 [8] - 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应收账款约2.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3%,反映回款管理与资金周转压力 [8] - 2025年9月初公司三位实控人因个人资金需求减持股份,按当时股价计算累计套现约2.22亿元 [9]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锌锰电池行业呈现碱性化趋势,发达国家碱性电池占锌锰原电池市场份额60%至90%且仍在提高 [6] - 碱性电池出口数量占锌锰电池出口总量比例从2011年25.15%增长至2019年38.85% [6] - 2019年碱性电池全球市场规模达74.60亿美元,2018至2022年预计增加5.70亿美元 [6] - 2025年8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全面生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6年覆盖电池产品,带来合规成本压力 [10] - 2024年11月公司出口电池产品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11] 公司战略转型与应对 - 公司愿景从2020年致力于成为全球知名高性能锌锰电池制造商转变为2024年成为中国绿色能源的优秀企业,透露对传统业务增长空间的担忧及拓展新能源领域的迫切需求 [10] - 为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在越南打造生产基地,总投资约3.35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投入进度14.32% [11] - 公司需从单一电池制造商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新研发制造中心对业绩的提振作用需要时间显现,短期内仍面临利润下滑压力 [12]
耗时四年、历经两次延期,野马电池5亿元募投终迎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