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公布宏图第四篇,核心战略从汽车制造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富足",将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技术,人形机器人和Robotaxi作为物理实体执行任务,现有汽车和储能业务整合为AI应用场景[23][28] - 公司推出史无前例的CEO薪酬激励计划,为期10年,全部实现后收益可达1万亿美元,旨在激励领导层将公司市值推向新高度,计划设置12个市值目标(从2万亿美元起每阶增加5000万美元)、4个营运目标和6个盈利目标[12][14][16] - 公司明确不再将造车作为主要侧重点,平价紧凑型车Model 2/Q和纯电商用厢式车项目已取消,未来车型集合仅限于S3XY系列、Cybertruck和Cybercab[6][8][22] 汽车业务现状 - Cybertruck交付量截至6月末仅4.6万辆,售价从原4万美元几乎翻倍,产能受制于4680电池干法电极工艺良品率低等瓶颈[1][3] - 纯电卡车Semi Truck因电芯问题延宕,错过市场窗口,沦为形象工程[5] -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达72万辆,累计交付量已超800万辆,但全球多个市场销量出现下滑,业务进入平台期[36] 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布局 - 公司人工智能业务立足两个半基本点:Cybercab(Robotaxi)、人形通用机器人Optimus,以及现有汽车平台的FSD服务算半个[23] - AI算力资源快速增长,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等效约6.75万张英伟达H100算力卡,一年前仅约1万张,需求主要来自FSD、Cybercab和Optimus项目训练[32][33] - Dojo超算项目已流产,团队解散,负责人离职,公司转向整合资源发展后续芯片[30] 营运与盈利目标 - 薪酬激励计划中营运目标包括交付2000万辆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16][18] - 盈利目标设置6个EBITDA节点,从500亿美元开始,依次为800亿、1300亿、2100亿、3000亿和4000亿美元[16] - 2000万辆汽车交付目标折算每年不到120万辆,基于现有累计超800万辆的基础,被视为较低门槛,凸显业务重心转向AI[36] 中国市场与产能策略 - 公司未来不再大规模扩张全球整车产能,但汽车业务仍为核心现金流来源,中国市场重要性增强,上海临港超级工厂成为业务核心[37][39] - 中国团队主导Model Y L和廉价版Model Y等新车型设计与研发,Model Y L定位国内六座车市场,但未举办发布会[33][36][39] - 公司将更多产能和研发能力置于中国,以把握自身命运[40]
从造车迈向“造人”,特斯拉下一个十年大计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