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个人演讲与公众形象转变 - 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直播评论中出现相当数量的负面评价,与前五次备受追捧的情况不同 [1] - 负面评论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吐槽小米产品品质、认为雷军营销过度并审美疲劳、对奋斗故事无感 [7] - 雷军个人声望在2023年因小米Su7上市成功而达到新高度,但近期突然失去"万人迷"系统 [8][9] 雷军历年演讲主题与内容演变 - 2020年首次演讲讲述创立小米激情燃烧的10年,传播"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12] - 2021年演讲主题为"我的梦想我的选择",讲述上市破发、高端化困境等追寻梦想中的困难 [14] - 2022年演讲不讲小米,转而分享在金山、卓越网时面对的低谷经历,以"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结束引发共情 [15][16] - 2023年演讲主题为《成长》,突出认知突破才能获得真正成长,并顺势推出小米折叠屏旗舰MIX Fold 3 [17] 小米的企业叙事挑战 - 企业叙事是呈现组织文化、战略的粘合剂,缺乏叙事会导致战略割裂、文化不统一 [22][23] - 雷军一直采用"示弱"叙事,着重强调逆境、耻辱和糗事,如上市破发后被投资人训斥一小时,易引发打工族共鸣 [28] - "示弱"叙事在2020-2021年反垄断大环境下成为雷军的坚硬铠甲,使其成为企业家"顶流" [30][31] - 随着小米造车取得成效及雷军成为"首富",公众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示弱"叙事难以持续 [34] 科技行业环境与公众期待变化 - 2021年造车是科技领域大热门,雷军造车决定获广泛赞誉,网友喊出"干翻特斯拉" [13][38] - 2024年AI、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新热点,寒武纪AI芯片企业一度超越茅台成为新"股王",公众期待更"硬核"科技 [39] - 新能源汽车行业"新手保护期"已过,公众对安全、设计、体验要求更严格,小米被质疑技术"不够硬"和"抄袭保时捷" [41][42] - 小米需要一场真正的硬核突围来应对当前科技环境变化 [43]
雷军的演讲失去了“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