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企业自2025年9月30日起全面暂停购买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铁矿石新船货 [1] - 此次行动是针对必和必拓的精准施压,其他澳企如力拓、FMG未受影响,人民币计价的现货交易仍可进行 [3] 事件背景与直接原因 - 导火索是2025年9月中澳多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澳方坚持维持较高报价,未能与中方达成一致 [3] - 2025年全球铁矿石需求放缓,价格较2024年下跌19%,必和必拓上半年利润降至102亿美元,中方认为澳方报价背离市场趋势 [5] 中国的战略举措与行业变化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于2022年成立,专门整合国内铁矿石采购需求,以“单一买家”身份增强议价能力 [5] - 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如西非、巴西)和提升国内废钢回收率(达85%),降低对澳依赖,对澳铁矿石依赖度从2020年的62%降至2025年的50%以下 [7] - 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削弱对澳矿依赖,2025年国内粗钢产量中废钢回收占比升至25%,且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投产在即,可年供1.2亿吨高品质矿石 [7] - 中国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的75%,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核心市场,澳大利亚37%的铁矿石销往中国 [5]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支柱产业,占其出口总额的20%,每年对华出口额约1000亿澳元 [5] - 必和必拓是澳大利亚三大矿业巨头之一,2024年对华铁矿石出口额超过1200亿澳元 [3] - 必和必拓股价在禁令后应声下跌,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承认“这是商业问题,政府无法直接干预” [5] - 若失去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很难找到替代买家,印度、日本等国的铁矿石需求仅占全球8%和4% [9] 长期趋势与深层原因 - 争端深层原因是中方试图打破美元计价体系,推动人民币结算 [5]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2000年的72%降至2025年的58%,显示货币体系动荡 [9] - 此次事件折射出资源贸易规则的变革,中国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定价,而澳大利亚必须面对买方市场的规则重塑 [1]
中国停购澳大利亚铁矿石,澳大利亚已被拿捏,澳总理求助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