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困局,BBA折戟!电车沦为杂牌,差在哪儿?

文章核心观点 - 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遭遇严重困境,表现为销量与利润大幅下滑,其电动车产品被市场边缘化,品牌价值受损 [1][2][4] - 困境根源在于品牌认知固化、产品力存在硬伤、价格策略失效以及技术底蕴遭质疑,导致在与中国新势力品牌的竞争中全面落后 [2][4] - 公司正通过调整战略、加速本土化合作等方式寻求突围,但面临时间紧迫、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挑战,亟需彻底革新以重塑用户体验和对豪华的定义 [6][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宝马暴跌83.8%,奔驰跌55.8%,奥迪跌37.5% [1] - 全球市场萎缩,中国市场表现尤其惨烈,宝马在华销量下滑15.5%,奔驰跌14%,奥迪跌10.2% [1] - 电动车型销量表现更糟,奔驰纯电销量下降31%,奥迪下降23.5%,仅宝马电动增长18.5%但难掩整体颓势 [1] - 2024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量前四名为理想L9、蔚来ET7、ES7、ES6,不见公司身影 [4] 品牌与价格策略 - 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认知固化,仍视其为燃油车王者,电动车被视为过渡品,甚至被贴上"杂牌"标签 [2] - 价格战策略失效,宝马i3优惠超10万,奥迪e-tron打6折,奔驰EQE降价16万,但大幅降价反而伤害了品牌价值 [2] - 当公司电动车售价跌至与国产中高端车同区间(如奥迪Q4 e-tron至25万区间),其豪华光环黯淡,消费者转向配置更高的国产车 [2] 产品与技术竞争力 - 公司电动车多基于"油改电"平台,存在空间局促、底盘布局不合理等先天不足 [4] - 智能化是明显短板,表现为车机卡顿、操作逻辑不佳、L2级辅助驾驶不稳定,与理想L9流畅座舱、问界M5鸿蒙系统相比像上一个时代的产物 [4] - 配置策略吝啬,基础舒适功能常需选装,而国产车已将空气悬架、激光雷达等列为标配,重塑了价值标尺 [4] - 技术底蕴遭质疑,如宝马iX机舱线束杂乱、奔驰电机故障频发、奥迪智能驾驶落后,甚至部分车型仍使用有刷电机等落后技术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应对 -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在2025年已超过50%,市场竞争白热化,新势力品牌如理想目标年销70万辆,鸿蒙智行瞄准百万辆 [6] - 公司正加速本土化以应对,宝马与华为、Momenta合作智能驾驶并计划2026年国产新世代车型,奥迪联手华为推智驾系统 [6] - 公司调整电动化目标,奔驰从"2030年全面纯电"改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 [6] - 电动时代的豪华定义已转变为智能化体验、科技平权和用户共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