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最新采购指令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要求国内钢厂暂停签订任何新的美元计价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合同,包括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 [1] - 仅有少量抵达中国港口的必和必拓铁矿石现货仍可交易,但这些资源均以人民币计价 [3] - 这一禁令标志着自9月初中方暂停购买必和必拓金布巴粉矿后的行动升级 [3] 铁矿石贸易的历史背景与定价权博弈 - 回溯2004年,中国首次以宝钢为代表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但长期处于"规则接受者"地位 [3] - 2005年度铁矿石价格暴涨71.3%,2006年再涨19%,2007年虽降至9.5%,但四年累计涨幅达165% [5] - 中国钢铁企业分散采购的模式削弱了议价能力,国际矿商屡屡利用价格操纵权获利 [5] - 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7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整合国内钢厂采购需求,旨在以集中采购模式打破国际矿商的定价垄断 [6] 人民币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应用与进展 - 2022年,必和必拓首船人民币结算铁矿石靠泊山东日照港,完成近1亿元交易,标志着澳矿企业首次在港口现货贸易中接受人民币结算 [6] - 人民币结算铁矿石的尝试早有伏笔:2019年与南非、乌克兰签署人民币计价合同;2020年必和必拓多次以人民币完成跨境交易;2022年力拓公司以人民币销售150万吨铁矿石 [6] - 必和必拓尝试的港口人民币结算实为"到岸价交易",即货物抵港前仍用美元计价,到港后转为人民币销售,将运输风险转移给卖方 [13]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与人民币国际化 -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为人民币结算提供外部动力:2023年3月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直接采用本币交易;同月阿根廷宣布停止用美元支付中国进口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推动本地货币结算 [8] - 美元霸权的松动源于其自身缺陷,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8.4%,为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 [8] -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82个国家,参与者超1450家 [11] - 2023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中占2.77%,成为第五大支付货币;在外汇储备中占比2.58%,位列第五大储备货币 [13] 中国铁矿石供应多元化战略 - 西芒杜铁矿项目进入开发阶段,预计年内出矿,将新增1.2亿吨年供应能力 [10] - 国内废钢回收体系加快构建,每吨废钢可替代1.6吨铁矿石,减排二氧化碳1.6吨 [10] - 2022年推出的"基石计划"推动海外权益矿、国产矿和废钢三大资源渠道建设,已有10多个国内铁矿项目开工,新增产能5000万吨 [10] 市场格局与双方依存关系 - 202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预计达3.7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75%以上 [11] - 澳大利亚铁矿石年出口价值约1160亿澳元,对华出口占比高达80% [11] - 矿石品质竞争影响格局,中国对中品位铁矿石需求增加,巴西淡水河谷、南非及乌克兰矿商均可供应替代品,且均已尝试人民币结算 [17] 经济影响与行业数据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称中方决定"令人失望",并强调铁矿石贸易对中澳经济的双重贡献 [3] -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盟友,在安全上依赖美国,但经济上与中国深度绑定,中澳贸易额占澳大利亚总贸易额三分之一,远超美澳贸易 [15] - 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国产矿采购成本同比上涨64%,国际矿价波动直接传导至下游产业 [17]
拒用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铁矿石遭拒收,美元吸引力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