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能扩张 - 公司宣布投资80亿元在南京和芜湖扩建总计40GWh电池产能,计划在24个月内建成,届时总产能将逼近150GWh [1][3] - 南京项目由子公司江苏国轩实施,聚焦新型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现有基地28GWh产能形成协同;芜湖项目明确指向满足战略客户需求,外界猜测核心目标是配套奇瑞 [3] - 公司全球产能网络已覆盖欧、亚、非三大洲,包括摩洛哥和斯洛伐克工厂(2024年12月宣布)、德国哥廷根工厂(20GWh已量产)以及美国密歇根州工厂(30GWh完成产线调试) [5] 技术研发与产品 - 扩产核心动力源于对固态电池的押注,公司采取“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蓄力”的双轨策略 [6][8] - 2024年5月发布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金石”,能量密度达350Wh/kg;2025年首条全固态实验中试线贯通,设计产能0.2GWh,良品率90%并启动装车路测 [6] - 2025年5月推出半固态电池“G垣”,电芯能量密度300Wh/kg,搭载车型续航突破1000公里,已为5家客户送样测试 [8] - 过去五年公司累计投入近100亿元研发费用,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0.46亿元,研发团队超3000人,硕博士占比70% [8]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攀升至817.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2.22% [10] - 短期借款193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82.77亿元,而货币资金仅154.6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存货规模达97.56亿元,同比激增82% [10] - 付息债务比例达44.85%,速动比率仅0.64;2024年财务费用8.4亿元,同比增长54% [10]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22%至3.67亿元,但动力电池毛利率14.24%,仍落后宁德时代8个百分点 [14] 行业市场环境 -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产能4315GWh,出货量仅1545GWh,产能利用率36%;2025年产能进一步增至5732GWh,而预测出货量仅1899.3GWh,产能过剩局面或延续至2030年 [11] - 二线厂商被迫“低价揽客”,公司动力电池均价从2023年的0.8元/Wh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68元/Wh [11]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占据国内70%份额,公司以5.18%的市占率位列国内第四,与第三名中创新航差距不足1.5个百分点 [13] 市场战略与布局 - 海外市场成为关键增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64亿元,占比33%,毛利率19.02%,高于国内业务;海外客户包括大众、Rivian、VinFast等 [13] - 产能布局聚焦细分市场,芜湖基地重点服务奇瑞混动车型(2025年上半年交付5.2万套电池系统),南京基地瞄准储能和商用动力领域,并与华为、吉利等客户合作 [18] - 公司切入小动力电池赛道,与庐江高新区签约合作,开拓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市场 [18] - 为弥补研发资源差距(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超100亿元,公司投入10.46亿元),公司通过绑定上游资源降本,锂资源自给率从2022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35% [18]
80亿豪赌固态电池领域!二线锂电龙头国轩高科,激进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