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摆脱中国稀土要花3000亿?美国急了欧盟慌了,全球产业链正被改写

文章核心观点 -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维生素”,是连接当下与未来的战略资源,正成为全球大国博弈的焦点 [1][3][26]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压倒性主导地位,这种优势是多年技术积淀和产业发展的结果 [8][10][23] - 美国、欧盟、日本等正以极高的政治意志试图打破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挑战,短期内难以改变现有格局 [11][16][18][22] 稀土的定义与重要性 - 稀土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统称,拥有独特的磁、光、电性能,被称为“现代工业维生素” [3] - 全球每六项新发明中,就有一项与稀土有关 [3] - 稀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消费品,以及战斗机、导弹、雷达等军事装备的核心部件 [5] 中国稀土产业现状 -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已探明储量达44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0% [6] -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是全球储量最大的稀土矿山,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3.7%,全球的37.8% [7] - 中国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和高达90%的加工产能,拥有全球78%的分离专利 [10] - 中国已形成从稀土原矿开采、选冶分离到功能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10] 全球大国对稀土资源的争夺 -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优势已成为打破美方技术封锁的关键筹码之一 [11] - 2025年7月,美国国防部出资4亿美元认购芒廷山口材料公司优先股,成为其最大股东,持股15% [13] - 美国与MP公司签订十年钕镨保价采购协议,价格锁定在每公斤110美元,远高于中国市场约52美元的价格 [14]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设定目标:2030年前实现10%的稀土本地开采、40%的本地加工能力,并将对单一国家的依赖降至65%以下 [15] - 日本试图构建“印太稀土联盟”,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合作以绕过中国 [15] 构建非中国依赖稀土供应链的挑战 - 业内估算,要在10年内完成稀土全链条建设,至少需投入3000亿美元 [17] - 欧美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环保政策约束、能源与人力成本高、人才储备不足等难点,稀土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超过80% [18][20] - 美国国防部试图将产业重构周期压缩到10年甚至8年内完成,但路径依然遥远且昂贵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