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撕裂全球市场的48小时!美国两大巨头“一死一活”,早有预兆
文章核心观点 - 2008年AIG的危机与救助案例揭示了企业因脱离核心能力圈、滥用信用评级和忽视新型风险而陷入困境的共性陷阱 [2][9][19] AIG的系统性重要性与救助决策 - AIG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系统性地位 约7400万民众持有其保险产品 并深度参与养老金计划管理影响数千万人的退休保障 [5] - 其倒闭将引发保单失效和养老金缩水的恐慌 导致系统性挤兑和金融市场信任链条断裂 因此美联储最终决定提供850亿美元紧急救助 [2][5][7] - 救助过程采用"购买优先股+提供抵押贷款"组合方式 在获得控制权的同时避免直接国有化 这一决定被证明是阻止危机蔓延的关键防火墙 [7] AIG陷入危机的内在原因 - 公司打破了自身的"安全边界" 其核心优势本是"保险+长钱"和珍贵的3A信用评级 但管理层将信用评级视为能力 开始觊觎更高收益的衍生品业务 [9] - 通过旗下金融产品公司大量出售信用违约互换(CDS) 这种产品无需计提准备金 杠杆极高 且公司从未深究其担保的CDO债券的底层资产 [10][12] - 当房贷违约率上升时 AIG需要追加巨额抵押 耗尽了现金流 引发信用降级与更多抵押要求的死亡循环 [12] 案例揭示的风险警示 - 企业常将高信用评级视为无风险筹码 大肆举债扩张而忽视风险管理 最终信用崩塌导致整个业务链断裂 [15] - 跨界应是"能力延伸"而非"从零开始" 涉足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如同厨师开飞机 必然面临巨大操作风险 [17] - 用过去数据预测未来是危险的 用历史股灾模型评估新型次贷产品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真正的风险管控要为"黑天鹅"预留缓冲空间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