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掌控矿贸主动权!拒购必和必拓美元货,三大变化来袭

中国铁矿石采购战略转变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铁矿石买家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船货[2] - 此举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战略决策,表明已掌握谈判主动权[2] 传统铁矿石贸易格局中的问题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年进口量高达12亿吨,但长期伴随不公平待遇[4] - 矿业巨头如必和必拓开采成本仅十几美元,转手以高出十倍价格售予中国,其2025年利润预计超100亿美元,高于中国所有主要钢铁企业利润总和[5] - 铁矿石交易长期采用美元结算,仅因汇率不利变动,国内钢厂每年损失就高达6.4亿美元[7] - 定价机制存在人为操控,导致每年多支付约150亿美元[8] 中国重塑铁矿石规则的三张王牌 - 第一张王牌是推动货源多元化,打破澳大利亚和巴西垄断中国80%进口的局面[10] - 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已开始采矿,预计2026年产能达1.2亿吨[12] - 俄罗斯对华铁矿石出口量增长22%,其中一半已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秘鲁、喀麦隆等地矿山预计2025年额外增加1000多万吨供应[12] - 第二张王牌是争取定价话语权,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北铁指数”并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其交易量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14][16] - 首钢等国内大型钢企已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已被迫接受部分现货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17] - 第三张王牌是充足的能源储备,中国港口堆积1.44亿吨铁矿石,可满足国内钢厂一个多月需求,国家层面还有1亿吨战略储备[19] - 电炉炼钢技术发展降低了对高品位铁矿石的依赖[19]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澳大利亚80%的铁矿石出口流向中国,若中国减少采购,其产能转售需漫长时间和数百亿美元投入[21] - 铁矿石出口占澳大利亚总收入的20%,其铁矿石收益预计从2025年的1160亿澳元下降到1050亿澳元[25] - 预计到2030年,铁矿石在中澳贸易中占比将从目前的60%下降到40%[25] - 预计到2030年,澳大利亚矿企在铁矿石市场份额可能降至10%以下[2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2023年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占比仅为5%,预计到2025年将迅速上升到25%,2026年突破40%[22] - 人民币结算比例有望在2030年突破40%[29] - 人民币使用增加将促进其购买中国商品和投资人民币资产,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其全球贸易话语权[22] 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深远影响 - 此次行动向世界传递信号:作为全球最大采购方,有实力和权利改变不合理定价模式,促进人民币使用,开拓更多供应来源[27] - 未来在石油、铜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可能看到更多国家采用人民币、欧元等非美元货币结算,构建更公平多元的全球贸易体系[29]